摘要: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清晨五点,崇明岛上雾蒙蒙的,你猜我在干嘛?在富圩村的林子里抓鸟?NO!NO!NO!我可是志愿者,跟着老朱(朱维佳)巡山呢!刚拨开树枝,好家伙,一张25米长的大网拦在眼前,一只珠颈斑鸠挂在上面扑腾,羽毛都散了,看着真可怜!老朱一声-上家伙!-我们赶紧拿剪刀救鸟,指甲缝里都沾满了鸟毛。
讽刺的是,三米外就是林长制公示牌,上面写着-无张网捕鸟-,这脸打的,啪啪响!
这可不是个例,今年春天,崇明岛上这种事贼多。
林业科的老沈(沈宇峰)都快愁死了,翻着记录直摇头:-四月份在陈家镇刚拆了14张网,救了39只鸟,转头中兴镇又冒出来了!-可不是嘛,姜龙他们又发现三张大网,更可怕的是,网里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的尸体碎片,旁边还有股腐烂羊尸的味儿,那酸爽!
更让人心痛的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张教授手机里还有黄胸鹀的照片,这小家伙全球不到两万只,迁徙的时候会在崇明歇脚。
张教授说,以前这鸟多得像蝗虫,现在倒好,成了盗猎者的目标。
他们用6线5网的定制规格,专门逮这种小鸟,真是丧心病狂!
这背后的黑市,比你想的还疯狂。
竖新镇有家农家乐,后厨藏着干冰保鲜的斑鸠,一只卖288!老板说,客人就好这口-野味-,说是大补。
这暴利,让盗猎者连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都不怕,二十只斑鸠就能换个新手机,你说刺激不刺激?
监管方面也漏洞百出。
养护公司一个月才巡查两次,竖新镇生态警务室装了十个红外相机,还有三个没通电!志愿者-鼠兔-指着歪歪斜斜的-禁猎-标牌吐槽:-盗猎的专挑公示牌附近架网,这不是打脸吗?-
还好,四月下旬有了转机。
绿化和市容局出了新规,要在公益林入口装人脸识别,林长考核直接和清除捕鸟网挂钩。
更给力的是,检察院开始搞-生态赔偿+公益劳动-,像那个卖斑鸠的老板,罚了五万,还得在林地义务劳动200小时。
前几天,老朱他们晚上巡逻,在堡镇北林撞见个鬼鬼祟祟的,背着蛇皮袋,一看到巡逻车就跑了。
后来在沟里找到个泡沫箱,里面八只珠颈斑鸠还热乎着呢!现在公安正在追查。
科技也开始发挥作用了。
生态警务室的小陈演示了新系统,监控拍到异常热源,无人机五分钟就能到。
上个月他们就靠这玩意儿抓了个凌晨三点架网的惯犯,包里还有电子诱鸟哨。
但归根结底,还得靠人心。
五月初的-爱鸟周-,林业科把捕鸟网做成展架,一个小女孩摸着网上的羽毛都哭了。
她爸偷偷说,闺女现在天天盯着他,连过年吃鸡都要看检疫证明,哈哈!
傍晚,中兴镇的林子里,老朱带着新来的志愿者夜巡,林子里鸟叫声清脆,无人机画面里,最后一张捕鸟网也被收走了。
老沈在群里发了点赞的表情:-今天巡查里程破纪录了!记住,候鸟迁徙的路,也是人性觉醒的路。
-
那么,我们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科技又能在这场-持久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踩着星星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