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人民海军博物馆军史专家组多次来东台弶港调研考察,赠送重要史料,以及护卫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等模型,同时还接受我市赠送的“红帆船”船模。
今天(4月23日)
是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
76年热血征程
76年砥砺前行
人民海军
一路劈波斩浪,勇闯大洋
一路步履铿锵,驶向深蓝
76年,筚路蓝缕,向海图强
76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人民海军的阵容越来越强
随着2022年
福建舰正式下水
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如今,福建舰已完成多次海试
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们为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而今天
对于每个东台人来说
也是特别重要的一天
东台市弶港镇不仅盛产本港海鲜
更因富裕程度高,
被誉为“苏中小香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弶港是
中国海军的“起锚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海军博物馆军史专家组多次来东台弶港调研考察,赠送重要史料,以及护卫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等模型,同时还接受我市赠送的“红帆船”船模。
2013年,海军北海舰队原副司令员朱鸿禧中将(右二)为东台弶港题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起锚地。朱老回顾了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在以东台沿海为中心战斗、成长为海防纵队,参加渡江战役,成为组建人民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光辉历史。
人民不会忘记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特别开辟“人民不会忘记”系列抗战报道。此前,CCTV新闻频道专题播出东台市弶港镇崔广明老人与“红帆船”的感人故事,向全国亿万观众讲述了革命老区东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节目时长3分27秒。
出身木匠世家的崔老,14岁就手握斧凿在新四军海防二团团长孙仲明创办的“七里丫湾红帆造船厂”建造红帆船。到渡江战役前夕,崔老参与建造的红帆船30余艘,见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挺进,与此同时,红帆船所承载的光荣与历史也如同丰碑一般镌刻在崔老心头。
从1941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苏中海防团参加海上战斗30多次,运送主要军事物资1万多吨。战争年代的这段历史,一直深藏在老人的心里。从2002年开始,崔广明老人先后做出了大大小小80多只红帆船模型,这些模型上船篷、侧板、铁锚、红帆,应有尽有,就和当年的红帆船一样。这些模型有不少被赠送给中国海军博物馆、学校和军区。不仅如此,老人还自费前往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寻访苏中海防团当年的史料,制作成图片文字,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
央视文献纪录片《红帆船》
中国海军起锚地
2009年5月26日,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红帆船》在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开机拍摄,此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历时两个月。
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导演陈明奎编导。《红帆船》介绍八旬老船工崔广明,从14岁开始为新四军一师苏中海防团修造军运作战4帆木质红帆船。该船造船工艺流程是我国帆式木船史上经典杰作,人们无法仿造,也不可复制。在200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节”前夕崔广明建造的“红帆船”模型作为文物入藏中国海军博物馆。
弶港红帆船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电影、电视剧《51号兵站》中的使用船只,船工,以及反映的事实,都来自弶港。
在抗战中海军前身“苏中海防团”就诞生于弶港,弶港是当时的“海军基地”,海防团团长孙二富,驾驶的红帆船,横扫一切海匪,日寇。
在解放战争中,弶港300名渔民和54艘红帆船参加渡江战役,渡海支前,解放舟山群岛战斗,在历次战斗中许多弶港渔民血染风帆,献出了宝贵生命。
该片于2010年1月9日在中央七台“人民子弟兵”栏目中播出。
东台弶港
弶港镇坐落在东台市黄海之滨,不光是红色圣地,同时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是著名的东方湿地之都,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上最神奇的渔港之一,素有"黄海明珠"和“苏北小香港”之美誉,以出产鳗鱼苗出名,拥有丰富的物产。
1941年9月,新四军成立了苏中军区海防团,长期驻扎在弶港一带,后发展成海防纵队。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成立,就是以海防纵队为基础,加上几艘起义的国民党军舰组成的。因此,弶港是新中国海上武装的诞生地,中国人民海军的“起锚地”。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人民海军,未来可期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远杨
来源:幸福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