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兵团精神是一代代兵团人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兵团精神是一代代兵团人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格的集中写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思政教育最好的实践教材。
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兵团精神根植于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是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红色资源,也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宝贵财富。将兵团精神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是思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能够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力量。兵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挖掘兵团精神的思政教育资源,讲好几代兵团人在扎根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中涌现出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典型模范故事,把鲜活的素材融入课堂,以感人事迹引领青春梦想,助力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兵团精神这一生动教材。中国共产党人有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每一种精神都展现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用好兵团精神这一生动教材,让育人资源活起来、育人标杆树起来、育人情怀立起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兵团精神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在精神洗礼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将兵团精神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好地结合起来,依托红色优势资源和屯垦戍边历史,通过拍摄卫国戍边故事系列微电影、建设兵团精神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基地、举办“兵团榜样进思政课堂”主题报告会、“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老师进企业、进连队”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报国信念,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兵团精神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加快构建以兵团精神赋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长效机制,需要用好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是用好兵团精神物质载体资源,打造“大思政课”社会实践资源库。利用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开展“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兵团”“重走沙海老兵路”“我为祖国守边关”等卫国戍边兵团行活动,通过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情感共鸣、理性认知和价值观认同的贯通融合。二是依托网络数字化技术,加快兵团精神思政育人“云端”建设。丰富“大思政课”网络平台优质教研资源,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培育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实现兵团精神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渗透。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等作为异地实景课堂,加快推进“兵团大思政课程云端实景教学工程”建设,利用网络直播让不同地方的学生们在各个分会场同上一堂“思政云课”。通过云端游览革命博物馆、异地专家现场讲述、现场教学解读、课堂交流互动等环节,实现思政课“场馆资源+校外专家+大中小学+网络实景”的有机融合。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完善教学方式,将红色资源与党的创新理论相结合,推动红色资源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将兵团精神融入课程建设、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大兵团精神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推广、使用力度,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旭 刘新磊)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