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我国在2021年实现了疟疾清零,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人员流动增加,输入性疟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如何精准预测并及时干预这些潜在病例,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转自:中国科学报
随着夏季临近,气温升高,蚊虫活动愈加频繁。作为由按蚊传播的致命性疾病,疟疾每年在全球造成超过60万人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尽管我国在2021年实现了疟疾清零,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人员流动增加,输入性疟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如何精准预测并及时干预这些潜在病例,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日,扬州大学携手国内外团队,共同研究并发布了一款跨境疟疾患者早诊早治的创新健康管理工具,供相关医疗机构使用。该工具致力于预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就医延迟风险,在境外传染病患者健康管理和跨境传染病防控领域开创“主动干预”新模式。相关技术成果此前已2次发表于国际期刊《旅行医学杂志》。
输入性疟疾风险仍不容忽视
“十年前,在接诊的输入性疟疾患者中,有很多患者会因延迟就医而发展为重症。”研发团队负责人、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光玉指着全球疟疾疾病负担地理分布地图介绍。地图上,非洲疟疾高发区被密密麻麻的红点标记着,而这些地区正是我国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主要风险源地。
尽管我国已实现疟疾清零,但全球仍有90个疟疾流行国家,每年感染超2亿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境人员流动加剧,基层诊断能力不足、健康数据割裂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输入性疟疾成为我国防控体系中的一颗“隐形地雷”。
现有的疟疾监测系统虽已涵盖早诊、早治和传播阻断等多个环节,但近年来,跨境人员流动频繁,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患者不及时就医的问题,依然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务工人员健康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有限,以及跨境健康数据难以整合。”卢光玉说,“这便是我们开发预警系统的初衷,旨在运用科技手段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每个返乡人员都能被精准守护。”
智能模型助力精准预测与干预
为了应对跨境疟疾的威胁,在卢光玉的带领下,科研团队联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曹俊团队及德国海德堡大学全球健康学院教授Olaf Mueller团队开展协同攻关,研发出一套智能预警系统。
据悉,该系统的核心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患者多维数据的整合分析,从而精准预测出哪些人可能面临就医延迟的风险。
这个算法如何运行呢?卢光玉介绍,在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整合了患者的多方面数据,如基本信息(如务工国家、疟疾史)、症状特征(如发热周期)以及就医行为(如首次就诊机构层级)等,并通过算法计算,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关键的风险因子。
例如,当系统发现,首次选择三甲医院但需要转诊的患者,由于转诊过程复杂耗时,其就医延迟的风险往往较高。因此,系统会自动向高危人群发出警报,为疾控部门的优先干预提供依据。
“为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我们对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涵盖了225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详细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旅行史、症状表现和就诊记录等超过40项指标。”曹俊介绍,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精准确定输入性疟疾患者与延迟就医之间存在的显著关联的风险因素,并确定关联强度,从而提供风险预警。
据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筛查方式,这套智能预警模型能够更早地锁定存在就医延迟风险的入境人群,提醒他们在出现症状时即刻就医,从而切实降低重症甚至死亡的发生概率。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示范”
“我国学者先前也指出,传统传染病监测方式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而这套智能预警系统则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卢光玉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更精准风险人群的筛查,提前预警和优先干预,更好地保护那些从高风险地区归来的同胞。”
目前,该系统已在江苏全省试点推广使用,累计为300余名患者提供了精准健康管理服务,帮助该省继续保持零疟疾传播的良好纪录。这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输入性传染病主动监测领域的空白,更为全球疟疾防控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高级专员赵金扣对这一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该模型首次将跨境务工人员的就医行为纳入疟疾监测预警体系,填补了我国对输入性疟疾患者就医行为从被动监测到主动干预的关键空白,为消除疟疾国家开展输入性疟疾患者早期监测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对世界其他达到或即将达到疟疾消除目标的国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该系统与现有“1-3-7”疟疾监测系统的融合应用,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风险人群监测。同时,团队正着手开发模块化扩展功能,计划将该系统应用于登革热等其他输入性热带病的监测预警。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建立健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打造智能化的跨境传染病预警平台,为全人类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卢光玉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