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岁的徐女士因食用隔夜肉类后出现呕吐、腹泻,2天后突发意识模糊,紧急送医时已陷入脓毒性休克:血压仅62/37mmHg,体温41℃,心率115次/分。
36岁的徐女士因食用隔夜肉类后出现呕吐、腹泻,2天后突发意识模糊,紧急送医时已陷入脓毒性休克:血压仅62/37mmHg,体温41℃,心率115次/分。
入院后,她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等23项并发症,病情极其凶险,紧急收入EICU进一步治疗。
徐女士的病例堪称“教科书式复杂”:从脓毒性休克到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共涉及23项诊断。
新华急诊医学科治疗团队迅速启动抗感染、液体复苏、循环支持(使用IABP改善心功能)、呼吸支持(无创到有创呼吸机)等措施,并联合多学科协作。
经过15天生死博弈,徐女士最终康复出院。
1什么是脓毒症?
脓毒症,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医学名词,实则是一个可能威胁每个人生命的“隐形杀手”。它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若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死亡率可高达30%-50%。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受其影响,但许多人对其早期症状和治疗手段知之甚少。
根据《2021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早期识别是降低死亡率的核心。脓毒症的症状常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或血压下降。
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 "攻击" 病原体,这是人体对于“外敌”的自我防御机制,然而一旦这种反应失控,引发全身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导致心、肺、肾等器官缺血缺氧,如同一场 "体内火山爆发",这就是脓毒症。
2识别致命信号:这些症状要立刻就医!
早期识别脓毒症的迹象至关重要,这就像在火山爆发初期就拉响警报,为灭火及逃离争取宝贵时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的最初反应,如果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可能是脓毒症的信号。
2.感染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咳嗽、咳痰、胸痛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可能提示消化系统感染。
3.意识状态改变:神志淡漠、嗜睡、烦躁不安等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脓毒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4.皮肤黏膜表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黏膜出血等,可能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
3预防措施:从生活细节到健康管理
预防脓毒症的关键在于防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感染的扩散,这就像在火灾发生前做好防火措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公共场所戴口罩、生熟分开,隔夜食品彻底加热(如徐女士因隔夜肉类诱发肠道感染导致脓毒症休克)。
2.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有能力抵抗感染。
3.及时治疗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滥用抗生素。
4.预防接种:按照计划进行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以有效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定期体检:平时需监测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老年人(感染症状常不典型)、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化疗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格外警惕,这些高危人群会增加脓毒症风险。
建议大家戒烟限酒,避免劳累、感冒、情绪激动等,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水平。
记住:如果出现持续心率增快、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及时就诊,脓毒症的治疗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代价惨重,科学应对与及时行动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作者: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 朱升琦、江波杰
科室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急诊医学科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实行“急救(包括创伤)--ICU---ICU后”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学科之一。亦是国内最早建立国家胸痛中心及卒中中心的医院之一。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ITLS)中国分部。
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建设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扶持学科。近年来,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学术声誉持续提升。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9年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排行榜急诊医学全国第八位位列上海各医院急诊医学科第一位。目前是上海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也是上海市医用高压氧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一支以诊治各种急危重症和急诊疑难杂症为主的诊疗和护理的技术精良队伍:形成了以心肺脑复苏、急诊心脑血管病、急诊创伤、脏器功能支持、高压氧、重症感染等为特色,学科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建设为具有上海领先水平和一定国内影响的急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和研究基地。
来源:健康赢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