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女嫁穷小子,为国家生一栋梁,实现“母凭子贵”,被历史铭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3:44 2

摘要:人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因为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人。而今,章兰娟为人所知,亦是因她培育出了一位卓越之才。她本是一个大家闺秀,嫁给家道中落的穷小子,又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开始了她汲取知识之路,并以身作则,后来也影响着她的孩子,随之她也让人铭记。0119

人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也是因为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人。

而今,章兰娟为人所知,

亦是因她培育出了一位卓越之才。

她本是一个大家闺秀,嫁给家道中落的穷小子,

又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

开始了她汲取知识之路,并以身作则,

后来也影响着她的孩子,随之她也让人铭记。

01

1955年的秋天,钱学森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船靠岸的那一刻,他抬头看了看天,晴得刺眼。

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行李简单得像个普通旅客,

可心里装着的,是十几年没实现的愿望。

美国的实验室、教授头衔、高薪生活,都没留住他。

他的脑海中总是回荡着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天晴了,我的儿子该回家了。”

这句话仿若一根丝线,

牵引着他从大洋彼岸回归这片熟悉的土地。

钱学森回国后没闲着。

他一头扎入实验室,率领一群年轻人,

日夜不辍地钻研火箭与导弹。

那时候,中国刚从战乱里缓过来,

啥都缺,设备简陋得让人发愁。

可钱学森不怕。他常跟同事说,

干这个活儿,得有股子韧劲儿。

1964年的原子弹,1966年的核弹,

1970年的卫星,每一次成功,

都让中国在世界上站得更直。

从未自视甚高,到了晚年,还常常提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

母亲教他的那份耐心和信念,早就扎根在他骨子里。

02

回想起来,母亲章兰娟从没想过自己会跟什么大事扯上关系。

她出生很平凡,唯一和大多数人不同就是她是大户人家出生。

父亲章珍子靠盐业发了家,在清末那会儿,

盐商可是顶有钱的行当。

章家不光有钱,还讲究教育和品德,

这些也和章兰娟后面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影响。

章珍子常捐钱做公益,家里几个孩子也都被教得知书达理。

章兰娟是长女,从小在私塾里念书,

学得一手好字,性子也温和。

她长大后,模样清秀,气质里透着股书卷味。

章家虽家境殷实,然于择婿一事,却并不讲求门当户对。

章珍子相中了钱钧夫,他是一位家道中落的书生。

钱家祖上虽为“钱王”后裔,然至钱钧夫一代,

家族生意已然衰败,仅靠经营丝绸铺子勉强维持生计。

章珍子并不介意这些,她赏识钱钧夫的才华,

执意将女儿许配给他,甚至还赠予一套杭州的房产作为陪嫁。

之后,他还支持钱钧夫去日本学习,掌握知识。

1904年,章兰娟与钱钧夫喜结连理。

他们的婚礼虽简约,却不失体面。

那年她才17岁,日子才刚开始。

钱钧夫和几个朋友前往日本,而章兰娟便独自留于杭州。

没多久,她怀了孕,可丈夫远在海外,

家里大事小事都得她扛。

胎是个男孩,却没养活,得了风寒就没了。

她唯恐丈夫分心,于是紧咬银牙,

将此事瞒了下来,未曾告知于他。

那些年,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盼着丈夫早点回来。

1911年,钱钧夫学成归国,章兰娟这才长舒一口气,

仿若心头一块巨石落了地般如释重负。

右二为钱学森

未逾一年,她便再度产下一子,

丈夫为这个孩子取名钱学森。

彼时恰逢辛亥革命,杭州一片混乱。

章兰娟携同丈夫,带着儿子钱学森前往上海避难。

直到局势稳了,他们才回了杭州。

钱钧夫在当地中学出任校长一职,

任职期间可谓风生水起。

后来,他被调至北京,在教育部门任职为官。

章兰娟没多想,便收拾好行囊,携钱学森奔赴北京。

北京的日子不像杭州那么舒坦,

一家人租了个小胡同的房子,钱钧夫忙工作,家里全靠她操持。

章兰娟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而是将自己的心思全然倾注于儿子身上。

钱学森小时候,她每天早上带他做点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吃完早饭,就教他念唐诗,

下午让他练字、画画。

她还想了个法子,让钱学森写“九九消寒图”,

九个字,每个字九画,写完正好是暑假结束。

这法子看着简单,可练得钱学森心静,手也稳。

她常跟儿子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

讲他们怎么为国尽忠。

钱学森彼时年纪尚幼,对所闻之事只是似懂非懂,

然而那些故事却宛如一颗颗种子,

早已悄然播撒于他的心田之中。

中间为章兰娟

章兰娟不仅教导儿子读书,更教诲他为人之道。

她还常说,做人得有颗热心肠。

钱学森看着母亲这样,慢慢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章兰娟收了一个干女儿,名为蒋英,

是其丈夫朋友的孩子。

她视蒋英如己出,而后蒋英与钱学森喜结连理,

两家成了一家人。

日子过得紧巴巴,章兰娟从没惯着儿子。

她家境好过,可娘家后来生意不行,

房产卖了不少,她也没靠过家里。

钱钧夫薪资菲薄,然其治家有方,精于筹划,

能将家中诸般事务打理得井然有序。

钱学森爱吃面食,她就学着擀面、煮面,尽量让儿子吃得顺心。

她不逼着儿子听话,但也不放任他贪玩。

钱学森小时候也淘气,想偷懒不练字,

可她耐着性子哄他,慢慢让他养成了习惯。

到了1934年,章兰娟的生活突然断了线。

那年她去上海帮朋友家儿子说亲,路上感染了伤寒。

病势汹汹,来势迅猛,即便医生全力施救,亦回天乏术。

她卧于床上,吐出了最后一句话:“天晴了,我的儿子该回家了。”

那年她才47岁。

钱学森正在美国念书,接到父亲的电报,

赶紧往回赶,可还是晚了一步,

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他伫立在母亲的遗体前,泪水湿了衣襟,悔恨自己未能早日归来。

章兰娟的辞世,宛如一根尖刺,深深扎入钱学森的心中。

他把悲痛憋在心里,回了美国继续念书。

他考入加州理工大学,得到了航空与数学两个博士学位。

后来还在麻省理工当了教授,日子过得让人羡慕。

可他没忘了母亲的话。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他下定决心要回去。

美国从中作梗,致使他遭受长达五年的监视,

然而他却从未动摇。1955年,他终得携家人归国。

那些练字的日子,讲故事的夜晚,

早就成了他骨子里的力量。

章兰娟未曾料想,自己竟会与国家的航天事业有所关联。

她只是个普通的母亲,忙着操持家务,教儿子读书做人。

然而,她传授给钱学森的,不单单是知识,

更有那炽热的爱国情怀。

她的生活,平平淡淡,却因为儿子,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04

近几年人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他们能成为这样的孩子,都是下了多少的苦功夫,

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人的言传身教。

信息来源:

1、【清廉家风故事】名人家风:钱学森的家风:中国通信学会

2、《钱学森:毕生为强国|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中科院之声

3、《「钱学森传记」王灵专栏|第一章不平凡的母亲与惊世骄子》:齐鲁壹点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