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新藏!白瑞强捐赠珍贵古籍,丰富惠州市博物馆东坡及科举文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9:15 2

摘要:近日,“惠州好人”、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白瑞强同志再次向惠州市博物馆捐赠古籍,捐赠内容包含一批古藏书及名人手稿,含东坡文献及科举考试珍贵的文献史料、著名古籍整暨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先生手稿共计13种。惠州市博物馆为此安排

近日,“惠州好人”、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白瑞强同志再次向惠州市博物馆捐赠古籍,捐赠内容包含一批古藏书及名人手稿,含东坡文献及科举考试珍贵的文献史料、著名古籍整暨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先生手稿共计13种。惠州市博物馆为此安排了文献接收仪式,并对白瑞强热心捐赠藏书和珍贵手稿表示感谢。

捐赠仪式现场(左三为白瑞强)

面对这些珍贵的藏书和手稿,惠州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古籍捐赠补充、丰富了惠州市博物馆正在筹建的东坡文献史料信息中心、宾兴馆(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有关科举考试文献实体馆藏,同时,也丰富了惠州博物馆和东坡祠的馆藏资源,更为研究苏东坡文化和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捐赠仪式现场(右为白瑞强)

白瑞强表示:“文献需要回归公共机构方能焕发新生。愿这批古籍助力惠州打造岭南东坡文化高地,并为科举研究提供实物支撑。”据记者了解,此次捐赠已是白瑞强同志第三次向惠州市博物馆慷慨捐赠,其捐赠行为已形成了“个人收藏—公共典藏—学术共享”的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了当代文化学者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高度责任感。

苏东坡专题文献

此次捐赠有关东坡文献,含著名学者、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先生生前手稿《宋词琐考》。这份15页全手写稿本弥足珍贵,可见证孔凡礼先生研究苏词的过程和重要学术成果,内容涉及对苏轼词作的考证与评析,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是研究苏轼文学创作和宋代词学发展的一手资料。

孔凡礼先生手稿《宋词琐考》

另外,民国版《十八家诗抄》(4册)收录两卷苏东坡诗文作品,展现了民国时期对苏轼诗文的整理与传播版本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献版本价值,而民国版《苏东坡文》(下册)补充了惠州市博物馆现有东坡文献的版本体系为研究苏轼散文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民国版《十八家诗抄》(4册)

民国版《十八家诗抄》(4册)

清代科举文献

清刻本《中庸》白棉纸精刻本堪称清代雕版印刷的典范之作。此本选用上等白棉纸精印,纸质柔韧细腻,纤维绵长,墨色渗透均匀,历经数百年仍保持洁白如新的特质。其版刻工艺尤为精湛,字体采用标准的馆阁体,笔画工整挺拔,刀法纯熟流畅,字口清晰锐利,墨色浓淡相宜。版式疏朗大方,行格整齐划一,天头地脚留白得当,展现出典型的官刻风范。书中朱墨套印的句读标记更显考究,为研究清代经学传播与印刷工艺提供了珍贵实物标本。

清刻本《中庸》白棉纸精刻

清刻本《最豁解》作为科举应试的实用指南,生动记录了士人的备考生态。该书采用紧凑的巾箱本形式,便于随身携带研读。内容编排极具针对性,除收录《四书》核心章句外,更独创性地将历代名家注疏进行系统整合,并附有应试技巧口诀与范文模板。书中大量朱批眉注揭示答题要领,诸如“承题八法”“破题要诀”等实用技巧,折射出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特殊知识体系。其版本流变中出现的各地书坊增补本,尤能反映不同地域士子的应试需求差异,是研究科举文化与社会心态的重要文献。

清刻本《最豁解》

文、图|贺沁怡 惠州市博物馆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