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ONCO | 刘晓红教授带你突围肿瘤治疗背后的心理战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22:01 2

摘要:在当今社会,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肿瘤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编者按:

在当今社会,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身心负担。肿瘤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医悦汇】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刘晓红教授深入剖析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困境,并分享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和专业支持资源,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肿瘤带来的心理挑战,共同守护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

访谈专家

刘晓红

▶ 湖南省肿瘤医院原党委副书记

▶ 高级统计师,正高级政工师

▶ 巴黎十二大学Henri Mondor 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 临床心灵关怀项目发起人和负责人

▶ 湖南省医院协会临床心灵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音乐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医悦汇: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

刘晓红教授:在讨论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先明确两个概念:肿瘤患者的家属和肿瘤患者的照顾者。虽然家属是照顾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在临床上更多地需要关注的是肿瘤患者的照顾者,意义更广。临床上,他们在心理上也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出现一系列焦虑和抑郁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包括患者的疾病痛苦、家庭的经济困难以及传统社会文化带来的压力。研究表明,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往往很高,有时甚至会超过患者本人。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对心理减压和情绪缓解的需求。

目前,我们将患者、家属以及照顾者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肿瘤临床治疗和康复。

医悦汇:

对于肿瘤患者和家属来说,有哪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例如,如何通过日常活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刘晓红教授:首先,我想向大家推荐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我们编写的。一本是《肿瘤患者心理康复与自我管理指南》,是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编写的;另一本是《了解癌症战胜它》,这本书获得了湖南省优秀科普读物奖,值得阅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肿瘤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两本书中都有许多章节提到肿瘤患者及其照顾者如何进行心理减压,包括心理问题的来源,如何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管理情绪,以及一些具体的干预方式和方法。

在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支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科学地评估他们的情绪问题,找到引发情绪问题的原因和生活事件。例如,在照顾癌症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影响照顾者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等。

在临床上,我们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包括:放松的呼吸训练、正念冥想(即内观自我沟通),以及运动减压等。运动减压的方式可以很简单,比如散步、跑步、打球,也可以从练习八段锦开始,逐渐养成定期运动减压的习惯,这对患者和家属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此外,我们还特别推崇茶与茶文化的心理疗愈和心理干预方式。当人们接受茶与茶文化后,会慢慢体会到端起和放下这杯茶时的心理舒缓感受。在喝茶时,放松而坐,可以点一炷香,插一束花,在这样的品茗过程中,让自己真正关注和思考生命中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明白人生中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也可以增加音乐,甚至于弹弹古琴,常说的修身养性,都有利于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医悦汇:

照顾者在肿瘤患者的心理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帮助家属更好地支持患者?

刘晓红教授: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合理安排照顾者的时间,不能让他们完全被照顾患者的生活方式所束缚,既要关心、陪伴、支持和理解患者,又要留给自己一定的空余时间,就像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一样,给自己留下一些空间,让身心得到放松。

我们还建议家属与患者共同经历一个心理成长过程,从接纳疾病带来的痛苦开始,共同应对疾病本身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活和工作的改变,以及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属或照顾者共同参与患者疾病的决策过程,实现心理健康的共同成长。我们也建议家属在与患者相处的过程中,在隐私保护、治疗决策、病情告知等方面,都要讲究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当然,也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对患者病情的隐瞒。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我们建议逐渐告知患者病情,以免给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在治疗决策方面,我们也不希望家属过于强势,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作用。

总之,除了理解、陪伴患者外,更重要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起到支持的作用,而不是决策的作用。我们还会组织患者家属的音乐会,开展定期的家属活动,如编织花朵、制作小礼品等,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我们还会组织患者家属开展一些可行的活动,如心灵之旅,让大家接近大自然,放松自己。在我们的宁养院,患者家属的活动很多,包括每周一到两次的家庭小组会议,促进陪伴和理解,帮助家属与患者共同成长。

医悦汇:

如果患者或家属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医院和社会提供了哪些资源?

刘晓红教授:针对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我们的应对方向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在与亲属共同应对癌症时,照顾者常常能够察觉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失眠等。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减压、缓解情绪,甚至主动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家属尽管压力很大,但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比如,有些人在照顾他人时,会出现无缘无故发脾气、流泪、失眠等现象,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与压力有关。对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筛查来发现。例如,本月初,湖南肿瘤医院启动了一个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即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AI辅助心理诊疗筛查系统,去发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

一旦发现问题,我们首先建议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式进行自我疗愈。比如,当感到身心疲惫、心情烦闷时,可以静下心来,沐浴更衣,点一炷香,喝一杯茶,让自己放松下来。也可以找亲人、好朋友倾诉,发泄一下情绪。这是心理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减压、舒缓情绪、自我疗愈的本能和能力以及方法。

如果通过筛查系统发现问题,系统会自动将信息转接给患者的医生和护士。如果是患者的亲属,他们的医生和护士也会同样关注。在轻度心理问题阶段,除了自我调节外,医生和护士会给予关注,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干预方法,比如放松训练、正念冥想、运动减压、召开家庭会议解决问题等。

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系统会自动将患者转到心理门诊。在我们医院,患者如果感到压力很大,也可以主动到心理门诊咨询心理医生。医生和护士也会提醒患者,如果有压力,可以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心理医生会通过进一步的心理量表测定和评估,确诊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是重度心理障碍,可能需要转诊到精神科或其他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另外,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状态。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在准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发现患者的家属出现了自杀意念,这种情况下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因此,我们建立了心理应急预警机制。当患者或家属出现心理危机时,他们自己或身边的人以及医护人员都可以拨打心理救援电话(免费)寻求支持。在我们医院的各个科室和网站上,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心理救援电话,以及长沙市和各区的心理救援电话。

总之,我们首先要增强自我心理疗愈和康复的能力,其次,要了解如何寻找资源来为自己减压、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也会重点关注这类人群。随着肿瘤临床对心理问题的高度重视,专业的发展和信息的进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并首先给予关怀。如果个人有需要,我们会提供心理技术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睡眠问题。在我们医院,有一系列心灵关怀、心理干预制度和流程。

审阅:刘晓红教授| 视频:粘洞 | 撰稿:娟子

推荐您看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