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领域重演电商旧戏,“内卷式”竞争何时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08:54 2

摘要:近日,多条包含“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内容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对此,京东在《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中,直指美团通过算法隐形惩罚限制骑手跨平台接单,导致骑手收入下降16%-25%,并宣布为被封杀骑手提

一场围绕外卖骑手的争夺战,正将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推向白热化。

近日,多条包含“美团封杀骑手去某平台跑单”“不要去跑某平台,查到就是永久封号”等内容的聊天截图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对此,京东在《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中,直指美团通过算法隐形惩罚限制骑手跨平台接单,导致骑手收入下降16%-25%,并宣布为被封杀骑手提供收入兜底、扩招全职岗位等紧急援助措施。随后,美团辟谣“封杀骑手”等传言为谣言,反指京东的补贴需商家分担成本,扰乱市场秩序。这场看似突然爆发的冲突,撕开了平台经济长期存在的伤疤:在存量竞争时代,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重演“二选一”戏码,而这一幕与十年前的电商江湖何其相似。

回溯电商行业发展历程,"二选一"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行业发展早期就曾有京东和苏宁、京东和天猫等平台之间出现过"二选一"的争议。到2013年6月,京东商城的高级管理人员发表了一篇名为《二选一,这条通往奴役之路,你走么?》的文章,直接曝光了商家被阿里要求"二选一"的问题。2017年,京东甚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了阿里的"二选一"垄断行为。其后,2019年,格兰仕因参与拼多多618促销,在天猫遭遇搜索降权,由此引发天猫与拼多多的“二选一”纷争......这些事件背后,是电商平台通过流量霸权对商家生态的隐形控制,而如今,这套逻辑被复制到外卖行业的骑手争夺中。美团被曝通过降低派单权重、延长等餐时间等算法手段“软性胁迫”骑手站队,而京东则以补贴对冲垄断压力,甚至推出“双职工计划”挖掘家庭劳动力价值。

历史总在押韵,但绝非简单重复。如果说十年前的“二选一”争议是电商平台在增量扩张中争夺商家的粗放式竞争手段,那么当下这种竞争模式的延续,更多折射出电商行业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博弈的转型压力。根据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在电商增速放缓、用户增长见顶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的“流量焦虑”如何释放?各方平台都开始寻找“新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京东进军外卖赛道、淘宝下注内容电商、美团加码即时零售......在这一过程中,新入局者难免与该赛道原有的主导势力形成竞争,本次京东外卖与美团之间的“骑手风波”,也正映射出平台在开拓新业务边界时,对关键资源的激烈争抢与对既有市场秩序的冲击。

无论是从前胁迫商家还是如今裹挟骑手,本质都是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构筑壁垒,通过控制核心生产要素挤压竞争对手生存空间。这种不正当竞争模式与当下国家政策导向形成尖锐对立。一方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等法律都有条文对平台强制“二选一”行为进行了规制,“二选一”在法律上行不通。另一方面,从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如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其中,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对产业链的破坏。与此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强调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而平台通过“二选一”人为制造资源割裂,显然与“统一大市场”背道而驰。

站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观察,平台经济的未来不应是零和博弈的修罗场,而应是多元共生的数字生态。事实上,去年双11期间淘宝与微信支付打通、京东物流入驻天猫,已显现出头部平台开放协作的苗头。商务部规划的即时零售万亿市场与电商助力培育壮大内需增量市场的蓝图中,既需要美团的高效履约,也离不开京东的供应链深耕;既依托淘宝全品类电商生态协同,同样也依赖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平台流量创新......唯有打破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让生产要素在开放生态中自由流通,才能实现平台经济效率提升与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

来源:中国家电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