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出人意料的是,一直挥舞关税大棒的特朗普,这次居然话锋一转,流露出“服软”的意思,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而地球另一边的莫迪,此刻的脸色恐怕不会太好看,他刚刚加码押注美国,这步棋,眼看就要踏空。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立场上出现大反转,顶不住国内经济下滑和汹涌民意的压力,开始大幅削减对华商品关税。
这一戏剧性转变,不仅是对先前强硬策略的修正,也让一直紧跟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印度陷入尴尬境地!
如今,全球经济像坐上了过山车,起伏不定,人心惶惶,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盯这场大戏的走向。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直挥舞关税大棒的特朗普,这次居然话锋一转,流露出“服软”的意思,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而地球另一边的莫迪,此刻的脸色恐怕不会太好看,他刚刚加码押注美国,这步棋,眼看就要踏空。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没把传统的国际贸易规则太当回事,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层层加码,到了2025年4月2日,他更是索性抛出了所谓的“对等关税”,直接把这场贸易摩擦推向了白热化。
这场关税大战,不仅让中美两国经济都感到寒意,也搅动了整个全球贸易体系,让国际社会跟着捏了一把汗。
美国自身的进出口贸易明显萎缩,尤其是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简直是断崖式下跌。农民望着堆积如山的谷物和大豆欲哭无泪,能源企业的日子也异常艰难。
关税成本最终还是转嫁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物价蹭蹭上涨,民众怨声载道,金融市场更是风声鹤唳,股市、债市、汇市齐刷刷下跌。特别是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走高,让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警报拉得更响了。
眼看着经济指标直线下滑,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也水涨船高。企业界和普通消费者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就连克林顿、奥巴马、拜登这些前总统,也忍不住站出来公开批评特朗普的策略太过鲁莽。
数百名经济学家联名疾呼,要求取消关税;加州等地甚至直接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庭,指责其政策违宪,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罕见地发出严厉警告:持续的关税战,很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
内外交困之下,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开始悄然转,。4月23日,特朗普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出人意料地承认对华关税“可能定得过高了”,并暗示将“大幅降低”。
白宫发言人随后也证实,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并声称谈判“取得了进展”,看起来,这场旷日持久、两败俱伤的贸易摩擦,似乎真的要迎来一丝转机了。
特朗普突然一百八十度转弯,背后其实是经济账和政治账的双重算计,一方面,美国经济确实有点扛不住了。持续的贸易摩擦不仅实实在在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撕裂。
更要命的是,2026年的中期选举日益临近,如果经济持续这般惨淡,共和党的选情无疑会亮起红灯。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界的耐心也快耗尽了,全球供应链被打乱,“一箱难求”的“货荒”风险让沃尔玛、塔吉特这些零售巨头们寝食难安。
来自商界的强大压力,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强硬立场,寻求尽快平息贸易争端。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一直表现得相对冷静和克制,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精准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权利。
中国的“定力”同时,中国也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对冲风险,比如,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稳步推进,就是为了保障能源供应的多元和稳定。
有意思的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壁垒,反而给一些第三方国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俄罗斯的啤酒对华出口就因此大幅增长。
中国在关税战中的沉稳应对和策略运用,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也让世界再次看到,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中国的位置越来越举足轻重。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与中国保持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而印度的表现,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就在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的前一天,印度总理莫迪还在新德里高调接待到访的美国副总统夫妇。
会谈刚结束,印度就迫不及待地宣布,要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12%的关税,甚至还放出风声,说准备“接盘”中国不买的波音飞机订单。
这番操作,明显是在向美国表忠心、纳投名状,希望通过积极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换取特朗普政府在对印关税上的让步。
谁承想,特朗普的“变脸”来得如此之快,让莫迪政府前一天的示好,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写的尴尬。
其实,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对华政策上出现误判了。
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对华贸易战时,新德里就曾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会大获全胜,并梦想着借机承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为此还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一个高达230亿美元的制造业刺激计划。
然而,八年过去了,印度的“制造业雄心”并未如愿实现,那项庞大的计划也基本宣告失败,这一次,莫迪政府似乎并没有吸取过去的教训,再次将赌注押在美国身上,结果又一次让自己陷入了被动和难堪的境地。
与印度的急于站队形成对比的是,其他一些国家则显得更为务实和灵活,东盟国家以及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在中美之间基本保持了中立,没有轻易选边。
日本在与美国进行磋商的同时,也派出高层官员访问中国,递交了首相岸田文雄的亲笔信,表达了希望加强日中合作的意愿。
这些国家的行动表明,它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全球经济的大棋局中,中国的分量不容忽视,不能为了短期的地缘政治考量,而牺牲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利益。
信源:扛不住了?特朗普承认对华关税过高,将大幅降低 2025-04-23·天津广播
信源: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2025-04-23 大象新闻
来源:小风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