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最高检党组工作要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4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下简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最高检党组工作要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4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及9个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引领知识产权检察案件的专业化、规范化办理。
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透露,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486人,受理审查起诉33805人,同比分别上升5.9%和10.2%。案件类型相对集中,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标权类犯罪占比81%,侵犯著作权类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类犯罪数量持续增加,增幅较大。共同犯罪特征明显,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犯罪中共同犯罪占比均在80%左右。
聚焦高质效办案
《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546件,对民事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205件。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量持续增长,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中,权利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1085件,同比上升70.6%,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约3.9倍,有效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
“在民事行政检察办案过程中,调查核实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实现监督职能的一种公权力,对于知识产权检察监督尤为重要。检察机关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中,不断强化调查核实权的运用。”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举例说,最高检在办理一起商标权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案中,与北京、山东检察机关一体履职,通过向税务部门调查核实等方式,认定沂某公司为证明诉争商标使用的商品销售发票复印件系虚假证据,其他证据也不足以证明其对诉争商标进行了商业使用,原审判决确有错误,依法提出抗诉,法院再审改判并作出司法制裁决定,对提交虚假证据的沂某公司予以罚款。
据刘太宗介绍,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三个善于”工作要求,通过依法追诉追漏、开展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在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张某、孙某侵犯著作权案是数字版权领域新类型案件,涉案作品众多、金额特别巨大,检察机关精准认定行为人采用“盗链”方式传播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对办理同类案件具有参考价值;吴某烽、石某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及中医药网络售假行为,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强化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侵害法益等因素准确认定罪数、适用罪名;郝某旺侵犯商业秘密案的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后作为论文主要内容并公开发表,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立案,认定犯罪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根据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实施商业秘密的收益等因素,综合确定犯罪数额。
服务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哪里,司法保护的力量就在哪里。
过去一年,全国检察机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加强技术类案件权利基础审查,提升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质效,推动提高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
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全国检察机关2024年持续加强刑事保护和民事行政监督力度,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著作权类犯罪3266人、起诉2090人,同比分别上升18.9%和27.4%。稳妥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履职范围,加强文化领域公共利益保护,助力赓续中华文脉。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工作机制,深化综合履职,以高质量检察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宫鸣表示,为加强民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机关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领域,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日化用品、医疗器械、种子化肥、图书阅读等重点民生领域,综合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兼顾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筑坚实的法治屏障。
值得关注的是,检察机关依法有效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加强对涉企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监督,依法惩治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实施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深化推进恶意诉讼专项监督,积极参与对恶意抢注、囤积商标、滥用诉权、虚假诉讼等突出问题的共同治理。
聚司法保护合力
在广东省检察机关办理的陈某文等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中,被告人开发利用“爬虫”软件采集权利人公司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客户信息和交易邮件数据327万余条,用于经营同类业务。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近年来,利用深度链接、网络“爬虫”、架设游戏私服、电子侵入等新技术手段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出现。对此,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等机制作用,加大对新类型犯罪的打击力度。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坚持与相关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机制共建、信息共享、问题共商、社会共治等形式深化协同联动,汇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
北京市检察机关创建京津冀跨区域全链条打击盗版等办案机制,构建版权协同保护“大格局”;与市版权局、文化执法总队等建立涉刑重点线索联合研判机制,形成跨区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会签合作备忘录,强化网络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与北京、江苏等地检察机关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强化对链条化、跨区域侵权假冒犯罪案件的协助调查。
技术事实复杂、专业难度高,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前提是“打铁还须自身硬”。
《白皮书》显示,检察机关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最高检重新确定并扩充全国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至132人,夯实人才基础。增加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至80个,加强联系指导。最高检建立知识产权检察技术调查官制度,并聘任首批60名技术调查官。积极落实人才强检战略,通过案例指导、业务专家巡讲、高校学者挂职、东西部对口帮扶等系列举措,提升综合履职能力水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强专业化建设,完善综合履职机制,常态化开展恶意诉讼专项监督,深化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合力,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宫鸣说。
来源:陕西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