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在春意盎然的时节,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来自泰国的十余名留学生在国际教育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化交流的热情,奔赴陕西省柞水县开展“知行陕西、秦韵佳华”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增进其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
2025年4月,在春意盎然的时节,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来自泰国的十余名留学生在国际教育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化交流的热情,奔赴陕西省柞水县开展“知行陕西、秦韵佳华”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增进其对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自然生态及乡村振兴成果的了解,同时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访柞水职教中心,传递帮扶情谊
柞水是陕财职院对口帮扶点。研学首站,团队抵达柞水县职业教育中心。柞水县职教中心校党委书记李德鹏、校长钱自豪热情接待了来访师生。在两位校领导及学校帮扶教师的带领下,泰国留学生们参观了学校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留学生们亲身体验先进VR教学设备,沉浸于虚拟场景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对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模式赞叹不已;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他们观摩电商运营实训教学,深入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此次研学活动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优势更凸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发展的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走进老庵寺村,见证乡村振兴力量
在学校驻村干部王飞的组织下,研学团队走进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在村支书引领下,全体成员深入木耳养殖基地,聆听村支书讲解木耳种植全过程,从菌种培育、菌棒制作到田间管理与采摘,深刻体会村民智慧与辛劳。泰国留学生们对木耳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表示惊叹,认识到这一特色产业是柞水人民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随后众人走进下梁镇老庵寺村乡村振兴展厅,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与视频影像,全面了解党的政策引领下老庵寺村从贫困走向振兴的历程。曾经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村庄,在政府扶持、村企合作等多元力量推动下,发展起木耳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生命力,让留学生们见证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感悟终南山寨,领略村落文化底蕴
研学最后一站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终南山寨。这里依山傍水而建,保留了大量古朴村落建筑,石板小路、青瓦白墙,处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从传统民俗风情到古老建筑艺术,从民间手工艺传承到历史人文故事,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留学生们被精美的木雕、石雕技艺吸引,对当地特色民俗表演赞不绝口,并积极参与互动环节,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通过此次终南山寨之行,师生们不仅领略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更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保护对于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为后续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灵感与素材。
——升华国际化教育,共筑交流桥梁
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国际化工作的缩影。学校将始终把国情教育融入留学生培养,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他们读懂中国、传递中国声音。从柞水职教中心的职业教育探索,到老庵寺村的乡村振兴见证,再到终南山寨的文化浸润,每一段经历都如同珍贵的拼图,拼凑出中国在教育、乡村发展、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与独特智慧。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成为留学生们心中难忘的记忆,也将随着他们归国,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进而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蓬勃发展。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形式与内容,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书写国际教育交流的绚丽篇章,让知识与文化的光芒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照亮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道路。
来源:陕西微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