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力撑小米为“中国科技股首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12:23 2

摘要:4月22日,投行Jefferies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小米仍是中国科技股的首选标的。该机构指出,小米受到的关税影响较小,使得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保持,且没有ADR退市风险。

在贸易关税、ADR退市风险以及最近的驾驶事故等外部因素影响下,小米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生态整合能力仍得到一些投行机构的认可。

4月22日,投行Jefferies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小米仍是中国科技股的首选标的。该机构指出,小米受到的关税影响较小,使得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得以保持,且没有ADR退市风险。

尽管小米最近因驾驶事故导致其汽车SU7销量放缓,但Jefferies认为这只是短期问题,并不会对整体业务产生长期影响。同时,鉴于小米还没有改变其6月/7月发布YU7的计划,该机构维持对其2025年40万辆出货量的预测,仍视小米为中国科技板块中兼具安全边际与增长潜力的核心标的。

关税对业务影响有限,结构性风险可控

根据中银国际分析,小米在美国的收入敞口极小,仅占总收入的不到1%。其业务重心集中于中国及新兴市场,美国并非核心销售区域。因此,即使中美关税战升级,对小米整体营收的直接影响也较为有限。

其中,小米依赖的美国零部件(如高通骁龙芯片、NVIDIA智驾芯片等)大部分在美国境外生产,不受中国加征关税的直接冲击。同时,国内供应链替代能力逐步提升,例如高阶版SU7 Max使用的激光雷达、芯片等已实现部分国产化,基础版车型可通过配置调整控制成本。此外,小米自研技术投入(如澎湃芯片)和供应链优化进一步降低外部依赖。

目前,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可能导致小米高阶车型成本短期上升15%-30%,但小米通过规模效应和价格策略(如调整车型配置)缓冲冲击。长期来看,关税压力反而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加速自主化。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计划在2025年推出新的车型YU7,并维持其年度销量目标为40万辆,这表明公司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无ADR退市风险,港股双重上市保障流动性

目前,小米已通过香港双重上市(港股代码:01810)。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超过80%中概股采用此模式,即使ADR(美国存托凭证)退市,投资者可将持股转换为港股继续交易,流动性风险可控。

何况,当前中美关税谈判焦点集中于贸易壁垒,而非针对中概股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退市风险暂未显著升级。

尽管小米因安全事故导致美股ADR短期下跌6.7%,但港股表现相对稳定,反映投资者对小米基本面的长期认可。

有分析认为,小米ADR当前不存在明显的退市风险,但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如中美政策博弈、市场情绪波动)对其股价和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同时,双重上市机制为其提供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SU7销售放缓属短期扰动,产品周期仍具潜力

3月29日,小米SU7发生了高速碰撞爆燃事故。该事故造成三人死亡,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担忧,并对小米SU7的销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3月29日事故后,小米汽车在3月31日至4月6日的首周销量仅为0.5万辆,排名下降至第21位,创下近两个月以来的最低周销量。此前两个月,小米SU7的周销量从未低于0.6万辆,最高时达到0.78万辆。此次事故不仅对销量造成短期冲击,还引发了资本市场和用户信任的双重信任危机,小米港股当日跌幅达5.7%。

尽管部分机构认为此次销售放缓是短期问题,并未改变对小米未来发展的长期看好,但小米仍需面对舆论压力和市场信心重建的挑战。此外,小米官方表示正在深入调查事故原因,并计划通过技术验证和安全冗余调整来应对潜在问题。

目前,Jefferies维持2025年40万辆出货量预测,核心依据是YU7车型计划于6-7月如期发布,新产品有望提振市场情绪。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产能逐步释放。北京二期工厂规划年产能15万辆,叠加现有产线升级,交付能力持续提升。

生态系统构建核心壁垒,驱动可持续增长

除了较小的外部风险以及明确的增长预期之外,稳健的生态系统也是Jefferies看好小米的重要原因。

首先,小米以手机为核心,连接汽车、电视、AIoT设备及生态链企业,形成了“人-车-家”闭环,实现了“1+4+X”战略覆盖全场景。截至2024年底,小米AIoT设备连接数突破6.8亿台,米家APP月活达9800万,均稳居全球消费级物联网第一。

其次,小米实现生态协同与数据赋能。通过统一供应链管理和技术共享,生态链企业(如华米、绿米)降低研发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同时,用户行为数据反哺产品迭代,比如根据智能家居使用习惯优化汽车交互设计,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小米品牌升级,从“性价比”到“科技生活方式”的转型,吸引了一批高价值用户群体。自2010年MIUI论坛起步,15年间小米积累了超5亿全球用户,其中中国核心用户超2亿。

另外,小米通过“投资+孵化”模式布局数百家生态链企业,覆盖智能穿戴、家居、出行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2024年上市的小米SU7凭借199项用户共创设计,首月订单突破30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牌。而SU7与米家设备的无缝互联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展现了开放生态的扩张潜力。

综上,小米多重优势支撑其长期价值。而Jefferies的结论基于以下综合判断:

一是风险抵御能力:关税和退市风险可控,业务结构更依赖内需市场和技术自主化。

二是增长确定性:短期销售波动不影响产品周期,生态系统的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利润。

三是战略护城河:用户粘性(超5亿全球用户)、数据资产和生态壁垒构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来源于电子工程专辑,作者张河勋

半导体工程师半导体行业动态,半导体经验分享,半导体成果交流,半导体信息发布。半导体培训/会议/活动,半导体社群,半导体从业者职业规划,芯片工程师成长历程。28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来源:芯片失效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