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63.5)在线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和梁文华教授团队在肺癌筛查领域、题为“Non risk-Bas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
编者按:2025年4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63.5)在线发表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和梁文华教授团队在肺癌筛查领域、题为“Non risk-Bas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不基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普筛)发现,“非高危”人群的肺癌检出率与“高危”人群相当,提示有必要开展评估在非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效果的研究,并开发针对“非高危人群”的富集或预筛标志物。
通讯作者
何建行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移植科、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 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
▶ 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国家创新争先团体奖、2023国家创新争先个人奖、2017中华医学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一等奖。
▶ 第十届“树兰医学奖”获得者,2021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 中国十大口碑医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复杂肺及纵隔组第1名。
梁文华
▶ 教授、博导、主任医师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综合病区主任
▶ 横琴医院副院长
▶ 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肿瘤学)
▶ 青年珠江学者
▶ 广东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
▶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
▶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
▶ 广东胸部疾病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委
▶ 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副主委
▶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肺癌专委会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NSCLC专委会委员
▶ Transl Lung Cancer Res副主编
▶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1 项目背景
2015年,广医附一院联合广州市慈善会启动低保低收入人员肺癌早筛工作。随后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卫计委、民政局、广州金域检验的支持下,广医一院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承接了广州市越秀区“爱肺计划”万人肺癌筛查项目,通过社区网络的协助,为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免费的LDCT检查,拟促进肺癌的早诊早治。已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重度吸烟者可以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筛查中获益,但最近研究发现亚洲年轻非吸烟人群的肺癌病例逐年上升。因此,爱肺计划设置了详细的问卷及跟踪管理方案,重点关注合并与不合并传统高危因素人群的肺癌检出情况,并探索中国人群肺癌的高危因素及后续管理模式。
2015年爱肺计划启动仪式
2 论文内容
方法:2015年至2021年,从广州市四个社区招募40至74岁没有肺癌病史或与肺癌相关的症状的居民进行LDCT肺癌筛查,计算肺癌检出率和I期肺癌比例和评估LDCT诊断性能,并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华医学会专家共识对“高危人群”进行分层。
结果:共有11708例接受了LDCT筛查,其中男性5452人(46.6%),女性6256人(53.4%),中位年龄为59岁(IQR,51-65)。在2245名参与者(19.2%)中检测到阳性结果(阳性定义为≥5mm的实性/部分实性结节或≥8mm的纯磨玻璃结节)。230名参与者接受了包括手术在内的侵入性诊断程序,共发现200例(1.7%)肺癌,其中165例(82.5%)的肺癌处于可治愈的0-1期。其中大多数确诊肺癌的病理类型为肺腺癌。单次LDCT诊断性能详见下表。单次LDCT扫描阳性的敏感性为96.6%(200/207),特异性为82.2%(9456/11501),阳性预测值为8.9%(200/2245),阴性预测值为99.9%(9456/9463)。
在11708名参与者中,分别采用NCCN和中国专家共识对人群进行分层,仅有1883例(16.1%)和4902例(41.9%)的病例被划分为“高危人群”,诊断肺癌中只有38例(19.0%)和112例(56.0%)符合NCCN和中国共识的标准。换言之,NCCN和中国共识的漏诊率分别为162例(81.0%)和88例(44.0%)。根据NCCN指南,“高风险”组和“非高风险”组的肺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2.0%对1.6%,P=0.245),但根据中国共识,“高风险”组的LC检出率高于“非高风险”组(2.3%对1.3%,P
表.不同人群肺癌(纳入及不纳入0期浸润前病变)的检出率及LDCT的诊断效能
结论:根据中国人群肺癌的发病特点,纳入“非高危”人群开展筛查,首次显示普筛策略在中国人群的筛查价值,可能较高危筛查策略更为合理,并有助于发现更多处于可治愈阶段的肺癌。未来研究应着重明确真正需要治疗干预以改善预后的肺癌特征,以及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高风险的人群中识别高风险因素或在筛查前富集生物标志物。
3
何建行/梁文华教授团队在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全体大会优先口头汇报(LBA48)了爱肺计划的首个分析结果:在接受LDCT的人群中,发现19.2%的显著孤立结节和1.7%经病理证实的肺癌。86%的肺癌处于大多数病例被认为是可治愈的0-1期。肺癌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64岁达到峰值。相反,I期肺癌的比例随年龄增长下降,提示在设计筛查时需考虑肺癌检出率和可治愈比例之间的平衡。
使用来自同一社区的约11万居民的未筛查人群作为对照,发现LDCT筛查减少了63%的肺癌相关死亡,风险比(0.37)远低于中国国家一次性筛查项目的风险比(0.69),这一差异可能归因于项目中包含了所谓的非高风险人群。筛查组的肺癌预后始终优于非筛查组,可能归因于早期疾病的比例较高。
4 后续计划
为惠及更多肺癌风险人群,帮助老百姓及早发现肺癌并实现治愈,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广州国家实验室在广州市荔湾、白云、黄埔、增城等各区开展了“肺健康计划”,目前已筛查超过3万例,并持续对公众开放。此外,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整合各地政府、慈善和企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发起并主办了“呼吸健康万人筛查”公益项目,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肺癌筛查,并已取得良好的成效。
来源: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