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为什么你家保健品卖不动?为什么隔壁老王搞广场舞比赛月入30万?传统商家总把老人当提款机,殊不知现在的银发族要的不是产品,是能说知心话的社交场。守着社区老年活动室开药店的张老板,三年亏掉两百万才明白:“卖钙片的永远干不过陪聊天的”
今天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为什么你家保健品卖不动?为什么隔壁老王搞广场舞比赛月入30万?传统商家总把老人当提款机,殊不知现在的银发族要的不是产品,是能说知心话的社交场。守着社区老年活动室开药店的张老板,三年亏掉两百万才明白:“卖钙片的永远干不过陪聊天的”
看看这两家店的生死局:街角那家药店整天放“买三送一”喇叭,货架积灰比灰尘还厚。斜对面养生馆的王姐,把血压仪搬进棋牌室,老头老太量完血压顺手带两盒卵磷脂。你猜怎么着?前者三个月关门,后者年卡续费率92%。这就叫“猴子掰玉米”和“金饭碗盛饭”的区别,前者盯着产品死磕,后者用社交场景做钩子。
线上战场更残酷!某老年鞋品牌砸钱投信息流,转化率不到0.3%。反观杭州李姐的旗袍社群,每天带着阿姨们视频走秀,一场直播能卖300双绣花鞋。知道秘诀在哪吗?“朋友圈发广告叫骚扰,兴趣社群聊穿搭叫闺蜜”——这就是私域流量的真谛。记住:老人要的不是购物车,是能晒照片的舞台。
线下破局记住三个死穴:
第一,别把活动室当仓库。北京朝阳区有家艾灸馆,每周二办方言故事会,大爷们聊完知青岁月,顺带就把艾草垫买回家。第二,别让员工当销售员。成都某养老院培训护士跳广场舞,陪舞过程中自然带出健康管理方案,签约率提升5倍。第三,别把服务当赠品。深圳黄老板在理疗床旁边放K歌设备,现在每月靠点歌系统会员费就能覆盖房租。
线上突围抓住三个命门:第一,社群必须垂直细分。上海刘姐建了12个兴趣群,从养生食谱到戏曲票友,每个群日活率超70%。第二,内容必须能互动。别发养生文章,要搞“健康知识抢答赛”,答对送代金券,参与度立涨300%。第三,变现必须无形。苏州某中医馆在直播里教穴位按摩,观众学会手法顺手就买走398元的按摩膏。
最狠的玩法在跨界:广州有家老年大学,把书法课和体检套餐打包,报名率飙升80%。杭州某旅行社更绝,组织“抗癌明星登山队”,每位成员都是天然产品代言人。这叫“社交场景即产品货架”,当你把老人聚成兴趣部落,卖货就像发微信红包一样自然。
现在知道为什么传统模式行不通了吧?老人买保健品不是治身体,是治孤独;买理疗仪不是要机器,是要关注。那些闷声发财的商家早就看透:“银发经济的本质是情绪经济,社交需求才是第一刚需”。还在发传单拉客?赶紧把门店改成社交据点,把员工培训成知心儿女,把产品设计成社交货币。
如果你也对银发经济感兴趣,欢迎交流。记住:得社交者得天下,会陪聊的永远比会推销的赚得多。把老人当家人,流量自然来;把门店当客厅,业绩轻松翻。现在行动,三个月后你也会成为街坊邻居嘴里的“那个懂老人的生意精”。
来源:华哥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