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阿姨今年55岁,平日里身体硬朗,很少生病。然而上个月,她突然感到右侧面部隐隐作痛,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牙痛,便没太在意。三天后,疼痛加剧,右侧面部出现了一片片小水疱,疼痛剧烈到无法入睡。就诊后,医生告诉她这是带状疱疹——一种由潜伏在体内多年的病毒突然激活引起的疾
参考文献:《病毒感染治疗与管理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疱疹病毒感染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李阿姨今年55岁,平日里身体硬朗,很少生病。然而上个月,她突然感到右侧面部隐隐作痛,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牙痛,便没太在意。三天后,疼痛加剧,右侧面部出现了一片片小水疱,疼痛剧烈到无法入睡。就诊后,医生告诉她这是带状疱疹——一种由潜伏在体内多年的病毒突然激活引起的疾病。
李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实际上,超过80%的成年人体内都潜伏着这类病毒,只是大多数人并未察觉。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沉睡"的病毒便有可能被唤醒,给健康带来严峻挑战。
疱疹病毒:潜伏在人体的隐形"炸弹"
疱疹病毒是一类能够在人体内长期潜伏的病毒,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HSV-2)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这些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感染,就会终身存在于人体内,而且目前医学上尚无彻底清除的方法。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HSV-1的感染率高达78%,而这一数据在老年人群中更是接近90%。也就是说,十个人中至少有八个人体内携带这种病毒。
为什么疱疹病毒能够长期潜伏?
疱疹病毒之所以能长期潜伏,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生存策略。初次感染后,病毒会沿着感觉神经纤维逆行传播到神经节内,在那里处于休眠状态,不复制也不表达大部分病毒蛋白,因此不会被免疫系统发现和清除。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专家张教授解释道:"这些病毒就像是隐藏在神经系统中的'特洛伊木马',在人体免疫力正常时,它们处于休眠状态;一旦免疫力下降或神经受到刺激,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再次到达皮肤或黏膜,引起疾病复发。"
疱疹病毒的常见表现形式
口唇疱疹:由HSV-1引起,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过度疲劳或强烈阳光照射后诱发,表现为唇部或口周的成簇小水疱,伴有灼热、刺痛感。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2引起,也可由HSV-1引起。表现为生殖器区域的疼痛性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典型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带状水疱,伴有明显神经痛,严重时可引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王医生表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常被患者描述为'痛不欲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这种疼痛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令人痛苦。"
哪些因素会诱发病毒活化?
免疫力下降: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抑制免疫功能。环境因素:极端气候变化、强烈阳光照射等。特殊生理阶段:如妊娠期、绝经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明显的时期。局部刺激:皮肤创伤、摩擦等物理刺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发生带状疱疹,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8-10/1000人年。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带状疱疹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上升,这与现代生活压力增大、作息不规律、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毒激活后可能带来的危害
疱疹病毒激活不仅会引起局部皮肤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疱疹性脑炎、脑膜炎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和后遗症率较高。眼部并发症:疱疹性角膜炎是导致角膜混浊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约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系统性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可能出现累及多个脏器的播散性感染。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李主任强调:"虽然大多数人携带疱疹病毒后一生可能只有少数几次发作,而且多为轻症,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来说,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不容忽视。"
如何预防疱疹病毒的激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应对压力: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适量运动等。及时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上市带状疱疹疫苗,特别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及后遗症的发生率。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紫外线照射,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在感冒、发热等免疫力下降时期要特别注意休息。慢性病管理: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良好的疾病管理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免疫功能。疱疹病毒发作时的应对策略
如果不幸出现疱疹病毒激活症状,应该如何应对呢?
早期识别,及时就医:发现可疑症状如局部刺痛、灼热感,特别是出现成簇小水疱时,应尽早就医。规范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早期使用效果更佳。避免交叉感染:病变期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破溃的疱疹,防止病毒传播。休息与营养:充分休息,增加营养摄入,辅助机体抵抗病毒。疼痛管理: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可能需要综合性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40-50岁人群中,这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亚健康状态普遍等因素相关。因此,即使是中青年人也不应忽视疱疹病毒的潜在威胁。
最重要的是,虽然疱疹病毒一旦感染就难以根除,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与它"和平共处"。通过科学认识、合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完全可以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正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陈教授所言:"疱疹病毒就像我们生命中的'老朋友',它可能会时不时'拜访'我们,但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大多数时候它都会'安分守己'。"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简单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