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王今年43岁,事业有成,生活规律,从不抽烟,偶尔小酌。近半年来,他发现自己总是咽喉不适,起初以为是普通咽炎,吃了些消炎药也不见好转。后来出现吞咽困难、颈部肿块,到医院一检查,竟被确诊为口咽癌,而且与HPV感染有关。医生告诉他,这种癌症在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中国HPV相关口咽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中国口咽部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口咽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
小王今年43岁,事业有成,生活规律,从不抽烟,偶尔小酌。近半年来,他发现自己总是咽喉不适,起初以为是普通咽炎,吃了些消炎药也不见好转。后来出现吞咽困难、颈部肿块,到医院一检查,竟被确诊为口咽癌,而且与HPV感染有关。医生告诉他,这种癌症在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并无传统风险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的历史。
很多人听到HPV,第一反应是与女性宫颈癌相关,却不知道HPV同样可能导致男性口咽癌。 这种认知差距让许多男性忽视了HPV感染对自身健康的潜在威胁。实际上,口咽癌已成为HPV相关癌症中增长最快的一种,尤其在40-60岁男性群体中。
HPV与口咽癌: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全球约80%的成年人一生中会感染至少一种HPV。大多数HPV感染不会引起症状,并能在两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但少数高危型HPV(主要是16型和18型)感染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癌变。
研究显示,在我国新发口咽癌病例中,约18-36%与HPV感染相关,且这一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追踪研究发现,过去10年HPV相关口咽癌患者增加了近两倍,且患者平均年龄比传统口咽癌患者年轻约5-8岁。
病毒如何"入侵"口咽部
口咽部位于口腔后部与喉咙之间,包括软腭、扁桃体、舌根等结构。这一区域富含淋巴组织,尤其是扁桃体,其表面凹凸不平,容易"藏匿"病毒。
HPV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性行为。当口腔粘膜与带有病毒的体液或皮肤接触时,HPV可能侵入口咽部粘膜细胞。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后,会产生E6、E7等致癌蛋白,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可能发展为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从HPV感染到癌变通常需要5-30年的潜伏期,这也解释了为何大多数HPV相关口咽癌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 由于潜伏期长,许多患者难以将当前疾病与多年前的感染行为联系起来,增加了诊断难度。
口咽癌的早期信号:别等到不适才重视
口咽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误认为普通咽炎。临床常见表现包括:
持续性咽部不适或疼痛,特别是吞咽时加重颈部无痛性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吞咽困难或异物感声音改变,说话时含糊不清单侧耳痛(反射性疼痛)体重无故下降与传统口咽癌不同,HPV相关口咽癌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约70%患者初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 这提醒我们,颈部不明原因肿块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北京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数据显示,HPV相关口咽癌患者中有约25%的人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扁桃体炎、咽炎或淋巴结炎,平均延误诊断时间达4.5个月。及时识别早期信号,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预防与筛查:主动出击是关键
目前,预防HPV相关口咽癌的最有效方法是HPV疫苗接种。原本针对女性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对预防口咽部HPV感染同样有效。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表明,HPV九价疫苗对高危HPV16、18型的预防有效率超过90%。尽管我国HPV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女性,但专家建议符合条件的男性也应考虑接种,特别是26岁前未有性生活的年轻人。
除疫苗外,安全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降低HPV感染风险。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预防口咽部HPV感染。
目前口咽部HPV感染尚无常规筛查方法。临床上,医生可通过扁桃体脱落细胞或组织活检检测HPV DNA,但这主要用于已出现症状的患者诊断,而非普通人群筛查。
治疗与预后:银色阴云下的希望
HPV相关口咽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通常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多项研究证实,HPV阳性口咽癌预后普遍优于HPV阴性患者。上海肿瘤医院一项纳入312例口咽癌患者的研究发现,HPV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83%,而HPV阴性患者仅为57%。
HPV阳性口咽癌对放化疗更敏感,这可能与HPV致癌机制有关。 HPV致癌主要通过病毒蛋白干扰p53等抑癌基因功能,而非直接导致基因突变,因此肿瘤细胞保留了对DNA损伤的正常应答能力,对放疗更敏感。
此外,免疫治疗在HPV相关口咽癌中也显示出良好前景。PD-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病例中取得显著效果,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
生活中的调整:患者的再出发
口咽癌治疗期间及之后,患者需要多方面调整生活方式:
营养支持:治疗过程可能影响进食,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软质、少刺激性食物更适宜。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和漱口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即使HPV是致病原因,吸烟饮酒仍会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效果。心理调适: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加入患者互助群体,分享经验与情感支持。定期随访: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治疗后并发症。治疗结束后,患者仍需关注伴侣的HPV感染风险,避免再次感染或交叉感染。 研究显示,HPV相关口咽癌患者的伴侣感染同型HPV的风险增加约4倍。
警惕但不恐慌:理性认识HPV与口咽癌
面对HPV相关口咽癌增长的趋势,我们需要增强认识,但不必过度恐慌。事实上,尽管HPV感染非常普遍,但绝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为口咽癌。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口咽癌整体发病率仍相对较低。重要的是采取合理防护措施,如有条件接种HPV疫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关注口咽部异常症状。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多个性伴侣史、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更加警惕,出现持续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应对口咽癌的最佳策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赵医生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