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第二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举行开学典礼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9:36 1

摘要:4月24日上午,鲁迅文学院第二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内蒙古网络文学作家班)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42位学员相聚在鲁迅文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时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书记处书记贵羲之,

开学典礼现场

4月24日上午,鲁迅文学院第二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内蒙古网络文学作家班)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42位学员相聚在鲁迅文学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时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书记处书记贵羲之,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张明远,内蒙古作协秘书长丛龙瑞出席开学典礼,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主持开学典礼。

徐可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为增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我们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内蒙古历史文化厚重,内蒙古文学源远流长,以开放性、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的表达,成为中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希望大家持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学在民族工作中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文学力量;坚持守正创新、融会贯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化为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共同开拓中国网络文学新境界。

贵羲之表示,鲁迅文学院是作家的摇篮,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优秀文学人才、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使命。去年鲁迅文学院首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为内蒙古作家开设,受到学员广泛好评,广大学员收获颇丰。今年,经过内蒙古作协积极申请和鲁迅文学院批准,第二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学创作培训班招收学员主要为内蒙古网络文学作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内蒙古文联、内蒙古作协对网络文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本期网络文学作家班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内蒙古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人才,推动内蒙古网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希望广大学员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学习培训上,用在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上,要静下心来,一门心思悟学习,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冯超(月影风声)、梁勇(流云飘风)、韩立夫(树下小酒馆)等三位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对文学创作与人生理想的体会和领悟,表达了参加本次研修班学习的欣喜和感恩心情。他们郑重承诺,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尽最大努力将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实际的创作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生动的笔触书写草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助力北疆文化繁荣,讲好北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本期培训班的42名学员,由内蒙古作协推荐、鲁迅文学院审定,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批准后录取,平均年龄37岁。是一个具有相当创作潜质与发展前景的群体,很多学员在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办好本次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在广泛吸纳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安排。将围绕国情时政、民族政策、网络文学创作与发展等领域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平台主编为大家授课、交流、对话,帮助大家提升思想认识、扩展视野胸襟、提高创作水平。同时还将组织学员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社会实践,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新时代网络文学高质量作品”等主题进行小组研讨,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员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

来源:内蒙古文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