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八十年代的生活虽然艰苦,人们却积极坦荡,鲜少听闻有人陷入绝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人们的乐观豁达却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抑郁与焦虑日益普遍。如今,这些负面情绪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志,加上信息传播迅速,我们频繁听到各种相关的案例。难道物质生活
小时候,八十年代的生活虽然艰苦,人们却积极坦荡,鲜少听闻有人陷入绝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人们的乐观豁达却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抑郁与焦虑日益普遍。如今,这些负面情绪几乎成了现代人的标志,加上信息传播迅速,我们频繁听到各种相关的案例。难道物质生活的丰富反而导致了心态的恶化?确实如此。生活变得精致,需求增多,精力被分散,烦恼也随之增加。因此,物质水平的提升未必能增强幸福感,反而可能让人觉得世态炎凉,人际关系淡漠,因为大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维护感情,转而专注于自我,产生极致的利己主义,进而加剧了抑郁和焦虑。
抑郁源于比较。无论是与过去自己或是他人相比,一旦发现差距,就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当个人感受到内心缺失且难以改变时,无助感油然而生,甚至可能演变成绝望。这种感受若得不到缓解,抑郁症便随之而来。相比之下,从前人们生活简单,差异不大,抑郁现象较少;而现在生活多变,贫富差距大,抑郁成为常态并不奇怪。
焦虑则源于对困难感到力不从心。以前的生活相对稳定,工作、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压力较小,所以焦虑较少;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确定性高,焦虑无处不在。焦虑的本质是不安,持续的不安会影响精神状态,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发展成病态的焦虑症。
尽管抑郁症和焦虑症属于精神障碍,但大多数人的状况不会达到病态程度。想要减轻抑郁与焦虑,关键在于减轻思想负担。但这并非易事,劝告无效,物质丰富无法满足心灵需求,选择放弃又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运用智慧平衡思想负担。智慧要求人克服人性弱点,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持谦逊和平和心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接受不完美,才能真正战胜抑郁与焦虑。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整体的思想负担将得以减轻,抑郁与焦虑也会相应减少。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