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亲自送餐、扩编骑手10万人,冲美团开炮的京东快“杀疯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20:00 2

摘要:2025年4月21日,京东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冲上热搜,宣布“超时20分钟免单”、“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二选一”,并承诺为被其他平台封杀的骑手提供足够订单。

2025年4月21日,京东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冲上热搜,宣布“超时20分钟免单”、“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二选一”,并承诺为被其他平台封杀的骑手提供足够订单。

未来三个月,京东还将把骑手招聘名额由5万提高到10万名。

这几乎是一套针对美团的“组合拳”。

就在两天前,美团刚因“封杀骑手跨平台接单”的聊天截图陷入舆论漩涡。

尽管已经紧急辟谣,但终究“跑断腿”也追不上吃瓜网友传谣的速度。

这场看似突然的冲突,实则酝酿已久。

自2025年2月京东高调杀入外卖赛道以来,两大巨头的交锋已从骑手社保、商家佣金打到运力争夺,甚至演变为价值观对垒

很多朋友也纳闷儿,当饿了么日渐式微、抖音外卖雷声大雨点小时,美团依旧保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京东这个新入局外卖赛道的“嫩黄瓜”,究竟为什么能让“行业巨无霸”美团如临大敌呢?

一、京东的“破局三板斧”:打蛇七寸的降维打击

隐藏在这场“鼠狗大战”背后的,是万亿即时零售市场的话语权争夺。

京东入局外卖的策略堪称精准狠辣,招招打在美团生态的脆弱点。

第一招:社保战,改写零工经济的“游戏规则”

京东宣布为全职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含个人部分),以月薪8000元计算,企业每月为单骑手多承担3696元成本。

对比美团仅试点补贴50%养老保险,且仅覆盖稳定兼职骑手,京东的“全包模式”直接击中美团长期被诟病的社保漏洞。

截至3月20日,京东已与超1万名全职骑手签约,预计年增社保支出超4.4亿元,而美团若全面覆盖百万骑手,年成本或高达229亿元。

这也迫使美团陷入两难,跟进则利润承压,不跟则人才流失。

第二招:佣金战,直击商家“利润黑洞”

京东打出“全年免佣金”的王牌,直指美团最高26%的抽成痛点。

以北京某月销5000单的餐饮店为例,入驻京东后每月可省下约4万元佣金,相当于多雇2名员工。

这种“降维打击”迅速吸引了库迪咖啡、海底捞等连锁品牌入驻,而美团核心的中小商家群体也开始动摇。

更致命的是,京东将外卖入口嵌入App首页“秒送”频道,与3C、生鲜等高毛利品类联动,形成“高频带低频”的流量闭环。

第三招:心智战,抢占道德制高点

京东这边,刘强东亲自喊话:

“我们的市值不应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这番言论,其实也将商业竞争升华为价值观的较量。

当美团因“骑手困在算法里”被央视点名时,京东却借“为骑手对象安排工作”、“超时免单”等政策塑造“温情平台”的形象。

这种策略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形成了病毒传播,短短一下午,#京东给骑手对象找工作#话题阅读量破2亿。

相形之下,美团已经陷入了“资本冷血”的舆论泥潭。

二、美团的“防守困局”:屠龙者为何成了恶龙?

作为外卖市场七成份额的霸主,美团本应是规则的制定者,如今却陷入被动防御,其困境折射出平台经济的深层矛盾:

首先, 盈利模式遭遇“不可能三角”

摩根大通数据显示,美团外卖经营利润率高达17.42%,但这是以牺牲商家利润(佣金+配送费占营收20%-26%)和骑手权益(超六成骑手无社保)为代价。

当京东以“零佣金+全社保”破局时,美团原有模式难以为继。

若降低抽成,2024年922亿佣金收入(占本地商业收入36%)将缩水;

若提高骑手待遇,437亿净利润可能腰斩。

穿鞋的,永远最怕光脚的。

网友恶搞图

与此同时,美团的护城河也面临着“降维打击”

美团曾引以为傲的745万骑手网络,正被京东的“达达+众包”模式瓦解。

达达130万骑手叠加京东“永不二选一”政策,让兼职骑手可同时接单美团、京东,导致美团运力被分流。

更危险的是,京东依托全国10万家线下门店布局“30分钟达”网络,而美团闪购1800万日单量中,非餐饮品类也才刚起步。

最可怕的第三点,当然是社会信任危机爆发

美团去年62起骑手社保纠纷案、安徽骑手编造“封号谣言”等事件,暴露了其灵活用工模式的治理短板。

要知道,当京东今年高调地将骑手转化为“正式员工”时,美团仍依赖众包骑手(占比超60%)。

这种“轻资产”模式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投资盛行的今天,正成为资本市场的减分项,因为太容易“失人心”,存在口碑暴雷风险。

三、谁在改写外卖行业的“底层代码”?

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这场大战其实远不止于商业竞争,它也在重塑“零工经济”的运行逻辑。

京东的社保全覆盖,实质是将外卖骑手从“平台零工”转化为“平台雇员”。

这种转变带来两个颠覆性影响,一是骑手职业稳定性提升,二是在倒逼平台优化算法(京东试点取消超时扣款,美团被迫跟进)。

当骑手不再是“耗材”,配送效率反而提升。

据统计,三月份京东外卖平均送达时间已压缩至28分钟,快于美团的31分钟。

先前,美团曾凭借“高频外卖引流,到店酒旅赚钱”的商业模式攫取超额利润。

但京东的入局,瞬间打破了这种闭环。

通过“外卖引流+即时零售变现”的新模式,京东将外卖毛利率压至5%以下,转而从3C、家电等高毛利品类获利。

这种“以本伤人”的策略,迫使美团闪购加速扩张。

但2024年,其数码家电品类GMV不足京东十分之一。

这场大战,其实也意外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试金石。

京东承担骑手社保成本的做法,虽被质疑“烧钱换市场”,但其推动的社保普及可能惠及全行业。

据统计,若美团跟进京东模式,中国零工群体社保覆盖率将从不足15%提升至60%以上。

这种“鲶鱼效应”,笔者作为老百姓真的喜闻乐见。

原来,当商业竞争与社会责任绑定,资本也有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推手啊?

四、终局猜想:没有赢家的战争?

尽管战局胶着,但胜负天平已现倾斜迹象。

先看用户端,京东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在飞速追赶。

京东凭借“超时免单”政策,日订单已突破500万单,虽不及美团6000万单的体量,但用户复购率高出12%。

再看商家端,京东“挖墙脚”效果显著。

超45万品质餐厅入驻京东,其中30%为美团独家合作品牌倒戈,海底捞、瑞幸等已启动“多平台运营” 。

资本端同样态势相反。

美团市盈率,已经从2024年同期的48倍跌至如今30倍以下,而京东本地生活业务估值已超200亿美元,吸引高瓴、红杉追加投资。

但这场战争注定没有速胜者。

京东需要回答:当补贴退坡后,如何维持“品质外卖”的高成本?

美团则面临灵魂拷问:是要短期利润,还是长期生态健康?

唯一确定的是,外卖行业已告别“美团税”时代,一个更普惠、更人性化的新秩序正在诞生。

在这场“鼠狗大战”的硝烟中,真正受益的或许是“沉默的大多数”。

那个曾被算法追赶的外卖骑手,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说:

“我不是平台的工具,我是有社保的劳动者了。”

#京东

来源:李砍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