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能选一个超级大国,应该是美国还是中国?看完就明白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20:58 2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美国痛定思痛,喊出“制造业回流”。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三任总统轮番上阵,各推法案,誓言要让“美国制造”重回巅峰。

超级大国不能只会喊口号,更得能造飞机、卷手机、挺得住风浪。全世界最怕的,不是没老大,是跟错老大。

今天咱们不谈地缘斗争,只说硬实力,到底美国强在哪儿,中国赢在哪儿?工业这场“拳击赛”,一眼见分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美国痛定思痛,喊出“制造业回流”。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三任总统轮番上阵,各推法案,誓言要让“美国制造”重回巅峰。

时间过去十五年,制造业回来了多少?答案很直接——制造业占GDP比重稳在10%-11%之间,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近五年稳定在8%-8.2%。

问题出在哪?一是成本太高。在美国开个工厂,动辄上亿美元,投资周期拉得老长。工厂盖起来,设备安好了,却招不来人。高技术企业招工程师,低技术工厂连产业工人都难找。就算有政府补贴,也只是让企业“少亏一点”,绝无可能靠它活得滋润。

二是供应链配套缺失。制造业不只是造个成品,背后需要成百上千家供应商。美国工业结构早就断层,螺丝钉、钢丝绳、轴承配件都靠进口,关键零部件要从墨西哥、越南调货。企业想回流,结果是工厂在本土,零件却绕地球一圈。

三是预期不稳,信心更空。制造业不是搞直播带货,三天见效,它讲求长期稳定预期。一座现代化工厂,从拿地、设计、施工到产出回本,少说三五年。可美国政局动荡、政策变脸频繁,企业再敢投资,也撑不过周期。

最深层问题,是美元霸权把资本引到金融去了。二战后,美国靠军力和综合国力捧起美元神坛,全世界都抢着要,印钞票就能满足全球需求。资本嗅觉最灵,哪里回报高就往哪去。结果就是实业没人干,工厂没人投,美元满世界乱飞,制造业空心化。

2022年拜登推芯片法案、基础设施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总算有了点声响。但真正拉动就业的,还是高端制造业,那些“无人工厂”,机器人干活,十来个工程师看机器。就业带动不足5%,锈带工人依然赋闲在家。

制造业是一国根基,美国表面喊得响,实则厂房空心,供应链掏空。喊口号建不出产业,印钞票撑不起工人,制造业的筋骨没法靠美元印刷机养出来。

美国要重塑制造力,面临的不是缺技术,是缺体系。

202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达到31.6%,是美国15.9%的整整一倍。这不是一天练出来的成绩,是从1980年起步、四十余年砥砺爬坡,逐层夯实的产业体系硬核成果。

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国一个不落,全覆盖。全球只有一个国家做到,那就是中国。美国工业链断了,中国是从原料到整机,一环不缺,从底料到顶端,样样齐全

中国的制造体系,不只是大,还细。钢铁、化工、水泥这些基础工业是地基,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10.2亿吨,水泥20.2亿吨,平板玻璃9.7亿重量箱,这些指标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原料,支撑着高楼起飞、桥梁延展、城市扩张。

从“廉价制造”到“科技制造”,中国的转型也不是喊口号。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3011万辆,连续15年全球第一。出口522万辆,首次登顶世界第一出口国。别说外资品牌,连国产新能源车都卖到欧洲去。全球都认“中国制造”,不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可靠。

货物出口总额2023年达到23.8万亿元,是1978年的1417倍。更重要的是出口结构升级。1978年,中国出口品里超过一半是初级产品。2023年,90%以上是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8.5%,走出去的是“技术含量”,而非“人力成本”

工业不是一堆工厂拼起来的,是结构+体系+支撑能力。中国靠政策护航、企业打拼、技术创新,一步步补链、延链、强链。从纺织、家电到高铁、船舶,中国制造是从低端一路打上高端的跨越之路。

在全球制造业重心东移的大潮里,中国不是“被动承接者”,是“体系建设者”。

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5.7%,装备制造业占比33.6%,两项均大幅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制造业转型速度快、技术密度高、迭代节奏快,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枝叶扶摇直上。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三股力量正“并驾齐驱”。服务机器人2023年产量783.3万套,3D打印机278.9万台,增长率分别达23.3%、36.2%。中国不是起步快,而是持续跑。

新能源产品,是2023年最亮眼的明星。汽车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整车出口统统爆发。“新三样”同比增速都超过30%。全球每卖出两台电动车,就有一台是中国制造。

背后是科研投入硬核支撑。2022年,中国有679家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2023年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通信技术专利占全球总量14%,关键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大国重器全面开花。国产大飞机C919进入商业运营,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超大型水轮发电机、核磁共振设备、磁悬浮列车全部实现国产替代。

产业升级不只看“产量”,还看“产值含金量”。中国制造,已经不是“加工厂”,而是“创新平台”。

制造业的终极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综合展现。

美元霸权是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深层原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5-04-17.

2024全球制造业:中国31.6%,连续15年领跑,美国份额仅是中国一半.腾讯网.2025-04-18.

工业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坚定——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国家统计局.2024-09-10.

来源:探秘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