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爱书能画的李德祥,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次原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的“兵画兵”活动上。那一次,他是作为部队文化骨干来参加创作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爱学习、有悟性、很勤奋。
李德祥
Dexiang,Li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民营影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澳门国际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创会会长
中国西樵山艺术院院长
广东省文山艺术研究院院长
资深文化创意策划人、导演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招炽挺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认识爱书能画的李德祥,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一次原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的“兵画兵”活动上。那一次,他是作为部队文化骨干来参加创作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爱学习、有悟性、很勤奋。
兴趣广泛的李德祥,利用书法、油画、水粉画、剪纸画和木刻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部队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深受战友们喜爱。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过程中,他作为军事记者,活跃在广西中越边境一线和海防大大小小的岛屿,用电视镜头记录与见证边海防部队广大官兵为祖国的领土完整而勇敢战斗的崇高精神。李德祥的名字常常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军事报和各类电视节目上,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荣获军队、全国、全省多个奖项和个人荣誉。
三十多年的时光,多才多艺的李德祥,全心投入纪录片、影视广告、电视剧、微电影、歌词创作和各类文化创意设计,没有再画画、写书法。近年来,渐渐疏离影视创作的他,重新拾起画笔,孜孜不倦地进行水墨山水画的学习、探索、悟研和创作。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协调,成为众多画家苦苦追求的目标。
有着多年影视创作经验的李德祥,综合影视元素与水墨、彩色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他热爱生活,眷恋自然,在传统笔墨技法上,所作山水石质坚凝、树木葱茏、水韵流长、云起灵动,画面构图严谨新奇,生活气息氤氲扑鼻,整体色彩求新求变,达到意境与色彩的交相融合,传统功力与自我风格的交相辉映。在几年的探索过程中,李德祥付出诸多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他的画作已达到相当专业的水平。虽专事国画研习时间不算长,但早年的基本功扎实,又有较深的书法底蕴,更重要的是还有对绘画天生的悟性,使他从人才辈出的画家人群中脱颖而出,令人瞩目,大气、新颖、独特。
古人云: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德祥。
水墨小景 58cm×58cm 中国画
丹霞 68cm×138cm 中国画
关山度若飞 68cm×138cm 中国画
山乡 68cm×68cm 中国画
水墨扇面 34cm×68cm 中国画
写意水墨 100cm×55cm 中国画
久知图画非儿戏
到处云山是我师
—— 一个影视导演的艺术跨界
文/李德祥
淡淡云烟,隐隐村落,潺潺流水,悠悠飞鸟,这是李德祥笔下的故乡,像古诗:“月午篱南道,前村半隐林。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
在李德祥的笔下,有赏不够的春花秋月,品不尽的乡愁旅思,书不完的家国情怀,那泼墨自如、行云流水的气势,那岑寂清远、底蕴高古的气质,那形神兼备、生动婉转的气韵,因为浸润着德祥先生磅礴而细腻的情感而显得鲜活灵动、质朴感人。
李德祥,笔名东江云飞,广州人,祖籍广东东莞。
李德祥从小喜欢书画。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德祥穿上军装,来到军营。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从战士、文书、书记、测绘员,到参谋、军事记者,最后从事了影视编导。1990年,他转业到省直机关,从事法制宣传工作。
从艺四十年,李德祥先后独立及参与创作军地影视电视剧:《多情的小岛》《法律顾问》《公关小姐》《南国有佳人》《石达开》《法中情》,纪录片《边防音乐家》《在南疆这片热土》《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长征生命之歌》《千里边防行》《走向法治》《法治之路》《警钟不能白敲》《国徽下的承诺》等达六百多部(集)。系列微电影《六月荔枝红》《隐蔽战线》《藏宝》《友爱在车厢》《深圳早晨》,影视广告《夏桑菊》《穗宝床垫》《大帝酒》《乔氏服装》《金雅典抽油烟机》《健力宝》等以及城市形象片二百多部(集)。央视、省市电视台、报纸新闻报道三百多条。在《解放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汕头日报》等刊物发表速写、书法、插画等书画作品一百余件。策划、创作、组织、导演《走近南方》《杜鹃花红》《春的呼唤》《路牌》《战士上战场》《真情》等影视主题歌四十多首。参与真维斯全国设计大赛、东莞国际石龙龙舟邀请赛、深圳大芬文博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晚会现场直播六十多场。先后有一百多部影视作品在全国、全军、全省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并在军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在广东省直机关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李德祥热爱书画,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渐渐放下相伴自己三十多年的影视创作,重新拾起画笔,在原有油画、水粉、版画的基础上学习国画,不断积累经验,渐渐掌握国画的特性。
“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才能“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李德祥作画,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坚持写生的同时,在传统笔墨技法上,结合电影独特的视觉效果,融汇蒙太奇起转承合的构图技巧,所作山水石质坚凝、树木茂密、水韵流长、云起灵动,画面构图严谨新奇,生活气息氤氲扑鼻,整体色彩求新求变,达到了思想境界与水墨色彩的交相融合,传统功力与自我风格的交相辉映。著名的美术评论家贾志江称赞他“水墨画有时代感”。
李德祥作书,重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几十年不辍,学习碑帖,承古求新。先学楷、行、草,后研习《张迁碑》,从“秦隶”结体浑圆与“汉隶”变圆曲为方直、结体宽扁中寻求出两者之间的特点,通过反复研读练习,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原中央电视台军事中心主任刘效礼将军说:“认识李德祥几十年,不知道他是一个书画家。”
“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
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层层体验中,在“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章”的忘情探寻中,在“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高”的重重突破中,德祥画品、人品日臻完善,心意、笔意日新月异。
书画同源,书画从心,在李德祥的画作中,笔尖流淌的是澎湃的情感,纸上铺就的是沧桑的岁月,翰墨浸染的是深邃的心灵。
“鬓华虽改心无改”这句话,用来形容从艺道路上,不曾忘却初心的李德祥,恰如其分!
风景 30cm×40cm 油画
风景 40cm×50cm 油画
风景 30cm×40cm 油画
来源:艺术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