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服务。”仲春4月,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的“万亩大方”示范田里,一望无际的小麦长势甚是喜人。正在田间管理的武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闵祥锋告诉记者:“这几年,种地效益高了,生产成本低了。我们种起地来省心省力,村里很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这些都是因
“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靠服务。”仲春4月,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的“万亩大方”示范田里,一望无际的小麦长势甚是喜人。正在田间管理的武花园村党支部书记闵祥锋告诉记者:“这几年,种地效益高了,生产成本低了。我们种起地来省心省力,村里很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这些都是因为社会化服务搞得好。”
高唐是农业大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40多万亩,小农户经营占70%。在传统生产中,地块分布零散,耕作方式落后,产出效益低,导致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农村更是呈现出兼业化、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如何让农民种好地,曾一度是当地发展过程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高唐县深入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综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主体等专业优势,推广实施网格化服务、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构建起适合平原地区的“小农户+大服务”粮食生产格局。之前分布零散、产出较低的地块被“串珠成链”,有效破解了困扰多年的“种地问题”。2023年,高唐县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县。202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6.57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27.52万亩,覆盖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高唐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曙光说:“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大面积提升单产的有效手段。”
高唐县智博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固河镇三甲王村开展小麦镇压服务。
网格化服务 让农民种地省心省力
走进三十里铺镇张铺村的小麦田里,正在指导飞防作业的杜文忠忙前忙后。
“开始也没考虑大规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只想流转一些土地种粮食。”高唐印象三十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文忠告诉记者。大约七八年前,村里几位老人找到他,说自己年龄大了种不好地,还不想流转,让他帮忙想想办法。“不少年龄大的农户虽然有种地的意愿,但是有心无力。为此,我为他们提供了多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通过多年的积累,全镇的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中,杜文忠的合作社服务面积占到3.6万多亩。
在高唐县,像杜文忠这样提供“高质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有152家。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与新阶段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高唐县加快构建“1+12+702”县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体系(1个县级中心、12个镇级中心、702个村级服务站点),研究出台《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十二条支持措施》,加快推动服务主体发展壮大。
为有效解决服务主体资金紧缺问题,高唐县利用“鲁担惠农贷”政策,推出“农业生产托管贷”“粮食规模种植贷”等金融产品,累计为优质服务主体发放贷款6920.4万元。目前,全县152家社会化服务主体,以解决小农户种地短板为导向,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经营环节集中起来,帮助农户多种地、种好地,实现了生产服务的规模化经营。
高唐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背后,反映出农民对于农业生产需求的最新变化。实践证明,不断满足农民生产需求,提高种地效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探索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我种了58亩地,个人花钱买农机不划算,中化的社会化服务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尹集镇前业村村民李洪林介绍,他把耕、种、打药、施肥、收割等环节托管给了服务组织,自己只负责浇水灌溉,剩余时间就去县里打零工。这期间,不但种地的事情不操心了,而且效益还提高了不少。
农民种田,企业帮忙。在高唐县,中化集团、中国邮政等央企国企纷纷投身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中。近年来,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分公司通过优质品种规划,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植保施用,为高唐县2000多户农民提供小麦及玉米生产托管,实现亩均增产200斤,亩均增收240元左右。
“邮农场是中国邮政山东分公司打造的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村级服务专员为纽带,通过整合大数据、农技专家、农机公司、农资企业等资源,为农户提供种植方案、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的农业平台。”高唐邮农场平台负责人孙丽说。
“通过中国邮政等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不但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而且起到了延链增效的作用。”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李新莉介绍。高唐县鼓励和兴面粉、双龙面粉、小宝贝食品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处。同时,优选服务主体,精准服务生产基地,组建“技术专家、机械作业、物资保障”三支专业化队伍,实现了从种子繁育、订单农业、多环节托管到存储回收的全链条服务。
在高唐,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延伸至产业链后端,传统农产品实现了从量产到优产的跨越。高唐智科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与赵寨子镇的12个村签订优质小麦良种种植协议,以“订单农业”推进产供销有效衔接,实现“优粮优产”与“优粮收购”深度融合,推动小麦加工成面条、面粉后附加值提升30%。
为了激发农村电商活力,高唐县与京东、淘宝、抖音、邮政、顺丰等线上平台积极对接,帮助经营主体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全县组织20余家经营主体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369.2万元。
一套服务,多方受益。高唐县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与实践中,广泛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保险机构”组织形式,让村集体协调保险机构对接服务主体,通过订单农业等稳定销售渠道和价格,应对市场风险。通过保险兜底,既保障了小农户的收益,又降低了服务主体的风险,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实现了多方受益。
标准化生产 让科技应用更快落地
标准化管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唐,社会化服务与标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为农业技术推广注入了新活力。
“这两年,为了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我们统一技术服务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章程。”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吕兴忠介绍。
2023年以来,高唐县立足于耕种、防治、收割等环节相继出台了《小麦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小麦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小麦玉米病虫害防治规范》《小麦玉米机收减损规程》4个标准。同时,依托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组建起74人的县镇级专业科技服务团队和159人的村级托管员队伍,带动全县1000多名农业服务人员为农户提供帮扶指导。全县累计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60多项次,引进作物新品种40多个。通过持续投入财政补助项目资金,高唐县累计实施小麦、玉米生产多环节托管面积达181.79万亩,通过项目推广50余万亩粮食作物采用小麦镇压、气吸式玉米精播等新技术,提高作物抗旱、防寒能力,降低了漏播和重播率,促进了粮食增产丰收。
杜立芝(左四)在清平镇邢庄村指导早春小麦管理。
“社会化服务主体具有接受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技术转化快等优势,在技术推广中应该作为重点对象。”党的二十大代表、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立芝说。
高唐县将农业技术指导重点对象由个体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拓展,积极推广“玉米+高油酸花生间作”高效种植、绿色病虫害防控等10项新技术,推广优质强筋小麦、高油酸花生等10个新品种。通过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测土配方等新式科学种植技术,每亩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10%~20%,有效助力种植模式向“绿色化”“有机化”转型。
在社会化服务与标准化管理的深度融合下,高唐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物联网、大数据引领的现代农业,正逐步替代“看天吃饭”“靠经验施肥”的传统耕作模式。
高唐县开发并上线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该平台提供采购下单、合同签订、作业记录、服务验收、费用支付等环节的线上服务,搭建起服务方与被服务方的合作桥梁。平台引入智能农机终端、北斗定位系统、手机APP监控系统等技术,对农机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服务主体可将已签订合同地块的任务类型、时间、要求等通过平台发送给农机手,农机手根据需求通过APP导航到地块进行作业。
截至目前,高唐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已收录41家服务主体、611家村集体经济组织、25家合作社、669辆农机的相关信息。2024年,平台签约服务面积16.1万亩。通过物联网监测,全县亩均节水30立方米、节肥12公斤,病虫害防控效率提升50%。
集约化经营 让资源利用合理高效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与实践中,高唐县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依托村集体组织开展居间服务,村集体按照农户需求,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施集约化经营,不仅降低了服务成本,而且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尹集镇王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协调农户将全村560亩土地与服务主体签订托管合同,通过集约化经营,每亩生产成本减少了75元,产量提高了20%左右,每亩可实现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与实践中,高唐县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高唐县深入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
“按照一亩地产出玉米秸秆1.5吨来算,通过回收加工再利用,可以产出300元左右的效益。”高唐县瑞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勇峰说:“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当前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有重要意义。”2022年以来,高唐县瑞杰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近600万元,购买了10台套的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及3台套的圆捆裹包一体机,免费为农户提供玉米秸秆回收粉碎再利用的服务。“在我们提供的服务中,将秸秆加工为饲料和有机肥,每亩地可节省玉米收割、秸秆还田两个环节120余元费用,一年就可以为农民节省费用339.34万元。”王勇峰说。
在高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持续探索与有力实践,不但为传统小农户接轨现代“大农业”提供了路径,而且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了大量岗位,农机手、植保员、物流专员等新岗位就有1.2万个。这不仅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流,而且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与转移增收。在赵寨子镇北街村,高唐嘉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为800余亩糯玉米提供订单种植服务,亩均增收530元。不少村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外出务工就业,每个月增加了5000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高唐县的实践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破解“种地问题”的有效之匙。高唐县副县长任希恒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范围从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畜禽等方向延伸,服务方式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等环节拓展,实现社会化服务扩面延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从破解“种地问题”到大面积提升单产,高唐县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持续探索与有力实践,不但有效提升了农业产出效益,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更紧密,而且为乡村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有益启示。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来源:微观三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