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强人的权力焦虑比氟利昂更蚀骨,这对格力意味着什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21:47 1

摘要:有人说,她逞一时之快,却杀了格力的国际形象,害了中国企业的开放人设,堵了千万海归回国圆梦的路。

一个女强人的权力焦虑或在毁掉格力。

海归派里有间谍。在董明珠甩出这句话时,全场瞬间死寂。

有人说,她逞一时之快,却杀了格力的国际形象,害了中国企业的开放人设,堵了千万海归回国圆梦的路。

一个71岁的人为何会突然对海归群体开炮呢?

有人说这是董明珠的“爱国营销”。有人说你错了,这是她在“保命”。

有人说,这把董明珠的刀已经架在了格力脖子上了。

这几年格力的多元化极其不利,不仅造手机赔光了十个亿,造车也被同行群嘲;连最核心的研发投入,业内称也被美的甩了一条街。

格力2024年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暴跌15.84%,前三季度营收降5.34%。

这一切似乎说明,曾经的家电女王正在沦为“过气顶流”。

或许董明珠比谁都清楚:当格力的技术护城河干涸时自己唯一能绑架公众眼球的,也只剩了那张“敢说真话”的嘴。

于是,“不用海归”就成了遮羞布,“间谍论”的所谓真话就成了止血钳。

这样一个把格力一步步带向巅峰的女人,而今的种种迹象似乎在表明她正把格力拖进深渊。

这是不是可悲呢?

你真的以为她会在乎“间谍”吗?

不是,她恐惧的根本不是海归,而是失控。

看看格力这些年的操作似乎能说明什么。

强迫员工用格力手机,在朋友圈必须发董姐语录。

当玫瑰空调被丑上了热搜,即便遭遇全网嘲声一片,董姐却硬说“这是艺术” 。

有人说,高管开会像小学生听课,谁敢反驳可能就要贴上“不忠诚”标签。

做企业做成了“个人神坛”,还要说成是企业文化。

帖子里有匿名员工说,在董明珠的帝国里根本容不下任何一个“不听话”的灵魂。

你知道有人对海归人才最怕的是什么吗?

不是所谓的“间谍风险”,而是因为他们见过世界,在多维碰撞中垫立了自己的独立思想,敢对老板说“你错了”。

所以,不用海归的致命真相并不是海归有罪,而是有些老牌企业的“中年危机”太凶猛。

而在这场闹剧的背后,或藏了一个不愿意承认的行业真相,那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正在结束。

当年轻人在直播间买空调,当AI开始设计家电,当Z世代的年轻员工在拒绝加班文化,等等,这让那些靠“压榨流水线、垄断渠道、贩卖情怀”起家的行业老巨头在集体裸泳。

当自己跟不上时代就索性污名化,这种作派不啻于一场“反智暴论”,但这不过是传统企业在面对新时代的碰撞时做无奈抵抗的狂怒。

我们看看隔壁的海尔在做什么吧。

他们到硅谷挖AI科学家,到慕尼黑建研发中心,00后海归总监带着团队在搞元宇宙冰箱,甚至,他们的工程师在直播间里用英语讲解核心技术。

这就是差距,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变局,所以醒了吧董小姐,或许你骂的不是海归,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看看格力的这一数据:

高管平均年龄为52岁,最新专利还停留在“空调除菌率99.9%”。

这细思起来挺可怕,当别人在星辰大海里搞创新,格力却在用“爱国牌”内卷螺丝钉,难道这就是格力拥有的未来吗?

或许董明珠不应该忘记,40年前的格力是靠德国生产线起家。20年前,董明珠还亲自带队去日本买压缩机技术。而现在格力研究院的顶梁柱有多少带着MIT、斯坦福学历回国的“海归派”呢?

所以,董明珠拒绝海归派,或许也只不过是为了宣告:员工要感恩,要绝对服从,要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而今00后想着要整顿职场,“人才战争”的全球化也在开打,所以,任何一个老板都别想着活回大清。

2025年了,跪着赚钱的时代开始走上不归路,而现在搞“不用海归”的闭关锁国几乎等于要关闭企业的大门。你可以骂海归、炒绯闻、上热搜,但市场再也不会陪你演戏了。

看看铺天盖地的媒体在集体群嘲,可能也说明这次董明珠惹到的麻烦不会小,这不知道能否惊醒董明珠,不知道她是否会明白,时代在转换中会淘汰所有抗拒进化的人。

71岁了,似乎也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而格力,或也需要换一种活法适应市场,否则越拖可能越被动。

来源:鲁八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