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受瞩目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已在美国芝加哥隆重开幕。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盛会之一,AACR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共同探讨癌症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前沿治疗策略。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健康
编者按:备受瞩目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已在美国芝加哥隆重开幕。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盛会之一,AACR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共同探讨癌症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前沿治疗策略。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健康产业的贡献者,药明康德通过其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加速合作伙伴的创新疗法开发落地,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在今年的AACR大会中,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平台也将展示多个壁报内容。
HPV相关癌症模型开发
(壁报#936:HPV-related cancer model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a saRNA cancer vaccine)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约有10%的病例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这些病毒可通过干扰宿主细胞的增殖、代谢和免疫调控机制,促使细胞发生癌变。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聚焦于高危型HPV18,成功建立体内外均可稳定表达HPV18致癌基因E6和E7的细胞系(LLC1-HPV18),能够在小鼠模型中诱导肿瘤形成。研究团队还发现,一款表达E6和E7的自扩增RNA(saRNA)疫苗可以有效激活特异性IFN-γ阳性T细胞反应,从而有效抑制小鼠体内LLC1-HPV18肿瘤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小鼠的生存率。这些结果表明,该细胞系有望为评估靶向HPV18的抗肿瘤药物提供重要研究平台。
赋能Trop-2靶向ADC开发
(壁报#1270:An Isogeneic Trop-2 expression heterogeneity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bystander killing effect of anti-Trop-2 ADC)
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应对实体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ADC的“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不仅让其释放出的细胞毒性载荷杀死靶向抗原阳性的肿瘤细胞,还能进一步扩散并消灭周围的抗原阴性肿瘤细胞,对于解决抗原表达异质性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估这一效应,这项研究构建了一个稳定异质性表达Trop-2的模型。首先,研究人员在Trop-2阳性的NCI-H292细胞系中敲除了Trop-2的表达,并筛选出与母细胞株具有相似增殖速率的Trop-2阴性克隆。随后,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将Trop-2阳性与阴性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评估Trop-2靶向ADC的旁观者效应。此外,研究团队还将上述混合细胞注入小鼠体内,模拟肿瘤生长过程,并通过静脉注射ADC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结果显示,抗Trop-2 ADC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显著的旁观者杀伤活性,有效抑制了Trop-2阴性细胞的扩增。这一模型为合作伙伴抗Trop-2 ADC的药理和疗效的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新工具加速ROR1靶向疗法开发
(壁报#5917:A novel ROR1 antibody with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predictive biomarker detection in various tumor types)
ROR1是一种与酪氨酸激酶相似的孤儿受体,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选择性高表达,因此被视为肿瘤精准治疗领域具有潜力的新靶点之一。然而,现有的检测工具在免疫组化层面难以准确捕捉到患者肿瘤组织中的ROR1表达,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开发中的应用。
为突破这一技术瓶颈,这项研究带来了一款重组单克隆抗体工具。相较于现有抗体,它在多种检测手段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显著提升了ROR1的检测效率和可靠性。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系统分析了多种癌症中ROR1表达情况,包括胰腺癌、卵巢癌、肺腺癌、子宫内膜癌、三阴性乳腺癌、间皮瘤以及食管鳞癌等。该工具有望助力合作伙伴加速开发ROR1靶向疗法。
人源化NK细胞小鼠模型推动细胞免疫疗法临床转化
(壁报#5828:Development of NK humanized mice models for the in vivo evaluation of NK cell-based therapeutics)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从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并扩增自然杀伤(NK)细胞,然后将其移植至表达IL-15的人源化转基因小鼠体内,由此建立起一个具备持久性和功能性人源NK细胞的小鼠模型。
在该模型中,研究人员持续追踪NK细胞的动态变化和表型特征,并在淋巴瘤模型中评估了抗CD20抗体的抗肿瘤疗效。实验结果显示,在非人源化小鼠中,抗CD20抗体几乎无法抑制肿瘤生长,而在人源化NK细胞小鼠中,抗体通过诱导人源NK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ADCC),显著抑制了肿瘤进展。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这些人源NK细胞不仅能够有效渗透肿瘤组织,还表现出活跃的激活标志物表达,表明其功能性可在体内维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该模型的建立为NK细胞疗法提供了一个临床前验证平台,有望加快合作伙伴新一代免疫疗法的开发步伐。
参考资料:
[1] AACR Annual Meeting 2025. Retrieved April 23, 2025 from https://wuxibiology.com/aacr-annual-meeting-2025/
[2] AACR 2025 Posters: Sneak Peek. Retrieved April 23, 2025 from https://wuxibiology.com/resource/aacr-2025-posters-sneak-peek/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来源:健康鲜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