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红色基因代代传,这就是“双拥模范城”创建的时代价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08:41 1

摘要:站在烟台山巅极目远眺,那蔚蓝的海岸线与葱郁的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壮美画卷。12座拥军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宛如颗颗璀璨珍珠,默默见证着这座英雄城市与人民军队之间那份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大众网记者 孙毅 烟台报道

站在烟台山巅极目远眺,那蔚蓝的海岸线与葱郁的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壮美画卷。12座拥军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宛如颗颗璀璨珍珠,默默见证着这座英雄城市与人民军队之间那份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

1991年,作为全省唯一地市,烟台获评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当烟台第十次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奖牌收入囊中,三十四载岁月里,这座城市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乐章。

作为胶东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烟台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红色基因深植,筑牢双拥精神根基。烟台,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红色记忆俯拾皆是。胶东抗日第一枪在这里打响,“黄金保卫战”支援抗战前线,“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的竹竿至今广为流传。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积累沉淀下的军民鱼水情深被深深镌刻,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每一个市民的血脉之中。崆峒岛上,拥军船票一用就是六十年,从最初15马力的手摇船,到如今600马力的现代客轮,船只的更新迭代,是“子弟兵守海岛,老百姓撑船桨”这一永恒承诺的生动见证。烟台人民用质朴纯粹的方式,诠释着拥军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的坚定信念。

创新实践赋能,构建立体拥军网络。新时代的双拥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烟台以“部队有所需,地方尽所能”的担当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在部队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烟台市将黄金海岸线化作守护钢铁长城的坚实基石。12座“最美拥军楼”拔地而起,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温馨港湾;31.8公里国防备战公路贯穿海防,畅通军事运输与保障;《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首批优待目录清单》列出的十大领域553项优惠措施,是为军人、军属提供的服务,也是双向奔赴的温暖与守护。

军民共建发力,激发双拥融合动能。在烟台,军民共建呈现出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烟台舰与故乡紧密相连,深情相拥,从亚丁湾护航的英勇身姿,到为家乡渔船保驾护航,从新年之际相互送上诚挚祝福,再到万人登舰感受海军魅力的盛大场景,“城舰共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时代传奇。全市2000余家拥军门店进行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军人;40余处双拥主题公园星罗棋布,成为传播双拥文化的重要阵地;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山海之间……社会化拥军的浪潮正以燎原之势蓬勃兴起,汇聚起强大的双拥力量。

烟台在双拥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深刻折射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丰富内涵。从革命年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的无私奉献,到和平时期“把最美海景留给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时代场景虽不断变换,但“爱我人民爱我军”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

新时代双拥工作既是红色传统的赓续,更是治理能力的革新。从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到服务保障的“精准滴灌”,从真情实感的“双向奔赴”到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当国防需求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传统拥军与现代治理有机融合,烟台秉持着 “为军人解忧、为部队服务、为党旗添彩” 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着双拥工作的崭新篇章。

这座英雄城市以实际行动有力证明:军民团结凝聚的伟大力量,永远是抵御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无数人在双拥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水母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