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物——重要私人珍藏竹木文房逸品撷珍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07:25 2

摘要:竹木之器,自古为文人案头清供。竹取其虚心劲节,木得其天然纹理,二者虽为常材,然经良工妙手,化朴为雅,遂成不朽。今集明清竹木佳器凡数十事,有竹雕笔筒,刻山水人物,刀法如写意;竹雕香筒,镂空缠枝,玲珑透月;木山子层峦叠嶂,缩地千里;木砚屏素面无华,以纹理胜;更有百

竹木之器,自古为文人案头清供。竹取其虚心劲节,木得其天然纹理,二者虽为常材,然经良工妙手,化朴为雅,遂成不朽。今集明清竹木佳器凡数十事,有竹雕笔筒,刻山水人物,刀法如写意;竹雕香筒,镂空缠枝,玲珑透月;木山子层峦叠嶂,缩地千里;木砚屏素面无华,以纹理胜;更有百宝嵌盒,螺钿与玉石交辉,璀璨夺目。

此中诸器,或出自名工,或经藏家珍玩,皆有来历可考。竹木虽非金玉之贵,然其承载文人雅趣。把玩经年,包浆自生,如与古人神交,与岁月对话。文人爱竹木,正因其有生命之痕,含自然之韵,能随年岁而愈显风骨,伴琴书而更见精神。嘉定派与金陵系竹刻,以其深竣和浅淡,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文人之审美好尚。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中真意,正在于此。

今春,中国嘉德特别企划《乘物——重要私人珍藏竹木文房逸品》专场,以飨同好。愿与诸君以竹木会友,共赏逸品之清韵。

Lot 2096

明晚期 竹雕刘海戏金蟾

H 13.3 cm

来源:鸿禧美术馆旧藏。

出版:湖北省美术馆编,《物我观照——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录》,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27页,图75 。

此以竹根为材,以圆雕技法雕刻刘海形象。刘海袒胸盘膝,左肩衣袂滑落,坦腹露脐,笑靥盈腮若春风拂面,右足屈起,左腿垂放,膝上一蟾攀附,三足紧攫衣褶。衣纹垂拂处褶皱疏朗,肚腹圆融现刀劈斧削之劲。竹根斑节巧化纹路,尤见嘉定派“因势象形”之哲思。

《列仙全传》载五代道士刘海蟾,道号海蟾子,尝以钱串戏三足金蟾,收其野性。金蟾乃月宫灵物,口衔宝钱,寓聚财纳福之兆。明清以降,遂成“青蚨招财”“蟾宫折桂”双关祥瑞,文人案头多置此像,取“撒金钱济众生”之道趣。此作纤毫毕现,案头供之,可瞻俗世欢愉,可悟道禅机锋。

Lot 2098

清中期 竹雕持杖仙翁像

H 21.5 cm

来源:鸿禧美术馆旧藏。

参阅:赵胜土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第46页。

此件以圆雕之技循竹根虬曲之势,化天然斑节为仙家瑞气。南极仙翁广额垂耳,须髯垂胸若银丝拂云,左手执虬枝杖,右手持如意斜倚肩头,袍袖垂云处褶皱疏朗。身侧童子颔首捧桃,桃实丰硕。二像眉眼含春,笑意盈腮,纤毫入微而气韵浑成。此作桃寓千岁之寿,如意兆万事之吉,童子献瑞更添“子孙奉寿”之寓,文人案头供奉,可瞻仰祈祥,可卧游丹丘。

Lot 2127

明 竹雕羲之爱鹅图笔筒

12×11.3×15.2 cm

此笔筒细密竹质,呈圆筒状,口底微撇,下承三矮足,造型简洁。外壁通景雕刻施浮雕、透雕、阴刻诸法。画面庭院虬松苍翠,岩壑姿奇,雕栏玉砌,白鹅戏水,山石掩映,以屏风、松树分隔画面。屏风前高士端坐,宽袍垂袖,若有所思,临几赏古,案陈香炉、砚台、羽扇,屏后小童持扇煮,古琴、炉瓶盒、古籍在侧,小童拱手侍奉。环转笔筒,整器画意当是以东晋书圣王羲之爱鹅典故为本,通过竹材天然肌理与竹人匠心仙工,将文人雅趣浓缩在庭院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他们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雕工精湛,运刀刚劲犀利,磨砻圆熟,构图繁而不乱,包浆莹润,端庄典雅,饶有意趣。

以高士为题,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庭院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他们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整器雕工精湛,运刀刚劲犀利,磨砻圆熟,构图繁而不乱,包浆莹润,端庄典雅,饶有意趣。

Lot 2128

清早期 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D 12.3 cm,H 15 cm

此笔筒色若黛紫,包浆莹润。通壁以深浮雕作山石嶙峋之基,斧劈皴法沉雄遒劲,尽显巉岩苍古。并雕竹林扶疏其后,竹节劲挺,枝叶交错。七贤分置其间:左壁二叟对弈楸枰,举棋凝神审局,旁观者俯身,眉间隐现妙悟;右厢文士捻管欲书,与旁者相顾论道;另有煮茶者挥扇伺炉,茶烟袅袅处,一者捧盘回眸,更见高士攀竹远眺,恍闻林籁。人物均须眉轩朗,神态各异,刀笔交融处栩栩如生。

竹林七贤者,乃魏晋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常聚竹林酣饮清谈,以诗酒琴书寄傲俗尘,后世奉为文人精神图腾。此器化典于竹,以嘉定派刻竹秘法,融山水画理、人物造像于一器。其布局疏密映带,刀法刚柔并济,尤以竹林气象萧疏、七贤风神散淡为绝。如此能于方寸间纳林泉高致、展魏晋风骨者,当列文房清供上品。

Lot 2126

清早期 竹根雕松树纹水盂

7.7×5.8×4.5 cm

来源:日本前首相细川家族旧藏

出版:细川护贞著,《一得禄》,日本中央公论社,1982年,图47。

参阅:上海博物馆编,《竹镂文心——竹刻珍品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第107页。

此水盂斫竹根为器,取天然虬曲之势,化朽为奇,成碧云覆松之景。色如蒸栗,包浆凝若琥珀,触手生温。周身雕古松蟠结,松针攒簇若翠云垂幕,枝干虬曲似螭龙盘踞,恍见万壑松涛之境。一汲清泉,则波光漾松影,尽得“石髓暗通泉眼活”之趣。

其工之精,首在因材施艺:松鳞密处用“叠刀”显肌理,刀痕藏露皆合画理。更兼竹根纤维天然盘错,与雕痕交融,自成“木理即画理”之妙。竹根制器,贵在巧思,此作以刀代笔,咫尺间现劲松,非胸有丘壑者不能为。

此盂递藏有序,品相完璧,松枝纹饰暗合“君子比德”之思,实为案头林泉。如此逸品,当视若拱璧。

Lot 2129

清早期 竹雕松溪浴马图笔筒

H 15 cm

此香筒取老竹为材,黛紫深沉,包浆莹润。筒身以浅浮雕与高浮雕兼施,构图疏密有致,意境深远,俨然一幅松荫牧马图卷。

画面虬松盘空,枝干皴擦如龙鳞,松针簇簇若碧云垂天。松下溪流潺湲,数马或饮或涉,姿态各异:一马俯首畅饮,马夫持盆侍立;一马涉水而行,牵者挽辔徐行;另有二马憩于岸石,马夫踞坐凝思。人物衣纹简练,马匹肌理分明,水波粼粼可辨。尤妙在竹木瘿节,巧作山石纹理,天然之趣与人工之巧相得益彰。

此作刀法得嘉定派之妙:松针以尖刀剔地,细若毫发,深浅浮雕交替处,层次宛然,光影浮动。清初竹雕承晚明余绪,如此精工之作,非名手不能为也。

Lot 2125

清中期 竹根雕仙人乘槎

41.5×11.5×17.5 cm

来源:清玩雅集会员旧藏。

参阅:赵胜土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第75 页。

此清中期竹根雕群仙乘槎摆件,取古竹连根雕斫,色若蒸栗,包浆醇厚。通体以圆雕为主,间施镂雕、阴刻诸法,将仙人浮槎之典化作立体重屏。槎舟似截断昆仑虬根,舟中双松交柯,主干皴裂似披龙鳞,松针簇聚若碧云垂天,蔓生藤萝穿梭其间,皆借竹根瘿瘤巧化天然纹理。

众生散坐其间:槎首醉翁袒腹指天,衣带翻飞似挟飒飒松风;槎尾高士肃立论道,眉目传神若闻“齐物”玄音。更有舟子俯身摇橹,举重若轻;童子持扇侍立,憨态可掬若跃纸。人物开相或疏狂,或肃穆,须发皆以游丝阴线精镌,各异情态栩栩如生。

细观松针层叠,刀锋起落间现没骨之韵;人物顾盼,须眉点染处含写意之神。此器品相完璧,人物虽多仍各具风神,精微中显磅礴气象。竹根本易裂蠹,能历二百载春秋不损分毫者,已属琅嬛奇珍,况兼刀法集嘉定派之大成?实为案头清供之逸品。

Lot 2124

竹雕八仙笔筒

12.2×11.7×15.5 cm

笔筒以一段细密竹节制,直筒状,平口圆身,底部设三矮足。造型简洁,皮色深沉,包浆古朴。采用通景式构图于筒身刻八仙祝寿图。岩间石桥之上,南极仙翁手握如意,骑在鹿上,回顾身后童子。童子肩上扛杖,趋步随行。葱郁松树下,汉钟离、曹国舅、张果老、何仙姑与蓝采和依次而行。

一旁岩崖上,铁拐李倚坐,韩湘子在侧,葫芦中仙气袅袅逸出,融于山中。另一端松下石间,簇围吕洞宾,三童子分别持宝剑、葫芦和手杖,吕洞宾则拂尘在手,醉容满面。身前立仙鹤两只,姿态各异。

笔筒构图饱满,山景人物繁密,以疏朗山石协调构图,疏密得当。雕工精美,人物丰富生动,场景层次分明。所雕人物神情毕现,苍松浓密,崖石叠嶂,是一件极为精彩的竹雕佳作。

Lot 2100

清早期 竹根雕寿星童子摆件

16.5×15×18.5 cm

出版:赵胜土主编,《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第44-45页。

展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 ,嘉定博物馆,2020年10 月1 日-11月1 日。

此件以细密竹根为材,循势造形,融仙家瑞气于天然竹理。寿星头部向前隆起,朵顾丰额,裹巾发馨梳于脑后,庞眉深日,长髯垂胸,笑容可掬。着宽衣大袖,衣褶层叠垂然而下。端坐假山之上,左手捧持如意,右手揽持蝠童子。

周围七个童子神态各异,有跨肩掏耳者,有持桃嬉玩于老人双膝间者。假山上童子或持仙桃或持如意,情景风趣,气氛祥乐。

雕刻刀法以圆雕、深浮雕为主,刀工娴熟,衣纹细劲清园,疏密相间,将寿星之慈祥、童子之稚批刻画得生动细腻。此作借“群仙祝寿”之典,桃实累累喻“瑶池献瑞”,葫芦中空藏“壶天洞境”,文人案头陈设,可瞻仰祈寿,可卧游仙山。

Lot 2123

清早期 顾宗玉作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15.5×15×17.3 cm

展览:疁城仙工——明清嘉定竹刻特展 ,嘉定博物馆,2020年10 月1 日-11月1 日。

此清早期竹刻神品,色若琥珀,肌理莹润,包浆沉古,乃嘉定派巨擘顾宗玉匠心独运之作。竹人施高浮雕绝技,刀法浑穆沉雄,于方寸筒壁构通景山水人物。虬松盘踞如苍龙探海,针叶叠翠若碧云垂天,枝干嶙峋处隐现斧劈皴法。

松荫下三叟围展画轴,阴阳图式昭昭,其一怀抱小童回首侃侃而谈,其二手持如意捻须凝思,其三展颜称赞,身后小童吹笙奏和。画面中心亭阁飞檐,其中褟陈博古,高髻仕女凭几而坐,教子读书,孩童脚踏鼓凳,顽皮回首,似闻亭外趣事,山石绿荫相隔,崖壁间小童手持如意驾鹿而行,随从疾趋相语。亭外阶下三位小童嬉戏玩闹,绘声绘色。

其艺深得嘉定竹刻精髓,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顾盼生姿,亭台、松石、人物三层空间以山石、松树相连,空白处刻“宗玉”印款。竹理经三百年摩挲,绛紫晕色如霞沁骨,刀口棱角犹存金石之气,足证传承之谨。此作融高浮雕、透雕、阴刻于一器,层次立体,栩栩如生。此器集文人意趣、刀笔神工于一体,堪为案头清供之逸品。

顾珏,字宗玉,活跃于康、雍年间,上海嘉定人。工刻竹。继承嘉定竹派朱三松、沈兼神髓,又不落前人窠臼而独立门庭。以巧穷毫发为经营方略,另辟蹊径,自成一格,引领玲珑巧致一派,精刻而成的笔筒,其老树危桥、悬崖绝涧,遮掩压叠可数十层次,端奉辗转欣赏,有幽远无际之致。每制一器,少则数月,巨构者必经二载始成。《竹人录》对顾珏评价甚高,认为“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纯以韵胜,珏则刻露精深,细入毫发。”

Lot 2122

清中期 周芷岩作竹雕兰亭雅集图笔筒

6.5×6.2×12.6 cm

此笔筒取段竹琢成,直壁圆筒,筒身修长,下承三矮足,造型简洁。外壁以陷地阴刻手法雕刻, 以兰亭雅集为本。刀工老道雄劲,以刀代笔,通过入刀深浅、轻重以及角度变化刀锋披削,于寸壁间现会稽山水。典出永和九年暮春,会稽山阴修禊事,群贤曲水流觞,右军挥毫成序,文采风流冠绝千古。巉岩叠翠若龙脊蜿蜒,古木垂荫似华盖擎云。岩畔文士三五聚晤,亭中高贤凭栏对谈,曲水处犹见羽觞浮波,人物衣褶疏朗,有六朝遗韵。空白处镌《兰亭序》名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云云,行楷若飞鸟出林,字口深峻处犹存笔锋转折之妙。末署“芷岩”二字款,刀痕如锥画沙,可见笔意。

周颢字芷岩,乃嘉定竹刻中兴之祖,以画理入竹,首创浅浮雕南宗山水。此作融书、画、刻三绝,咫尺间现永和九年曲水流觞之盛,更见文人笔墨趣致。

Lot 2109

明晚期 紫檀百宝嵌狩猎图长方盒

14.4×11.7×7 cm

展览:灿若星辰——明清百宝嵌器物集珍,嘉德艺术中心,2023年5 月7 日-10日。

出版:张志辉著,《清风山房藏明清家具》,故宫出版社,2017年,第209-211页。

紫檀小盒,圆角长方形,盖面隆起,百宝嵌胡人射猎图,边缘为碗口线状。以宽皮条线为子母口,嵌银丝为连绵的卷草纹。

盒身往下渐敛,至盒底处外翻碗口线。盒底挖椭圆形脐。盒的这种造型是较为经典的一种样式,尤其是明未清初黄花梨、紫檀百宝嵌者多用此式。

盒盖上的百宝嵌图案,以厚螺钿为主体,辅以青金石、寿山石、绿松石、铜、牙、骨、朱砂以及银丝和铜丝等。镶嵌甚为得体,不觉琐碎,不觉空法,尤其是以朱砂嵌小旗、马鞍和武士的衣裤,清新跳跃,艳而不俗。

Lot 2110

紫檀百宝嵌赤壁夜游长方盒

13.5×10.8×6.8 cm

展览:灿若星辰——明清百宝嵌器物集珍,嘉德艺术中心,2023年5 月7 日-10日。

此盖以缜密紫檀制,子母口,盒盖取天然珍材巧缀成画,百宝镶嵌“东坡赤壁夜游”图:远山以青田、绿松、青金石层叠为嶂,青绿相间似金碧山水;山巅螺钿祥云赤白交辉若霞染霄汉。

东坡居士立于虬石之上,身姿细雕,眉目传神,仰首望月,似闻“山高月小”之咏。石侧苍松针簇层叠,中景江波浩渺,以银丝嵌作细浪千叠。盒身四壁光素,启合之处作连续回纹装饰。

百宝嵌工艺肇自晚明,周翥以“周制”名世。此盒承其遗法,取螺钿之华、玉石之温、金银之耀,依天然色泽构图,以浮雕、浅刻诸法点睛,如画绢设色,集诗画、镶嵌、木作三绝于一体,紫檀为骨,百宝为魂,较之寻常文房器具,更见“以器载道”的文人意趣。赤壁题材虽多,然如此以珍材再现《后赤壁赋》意境者,实属难得。盖盒虽小,可窥清初盛世“物阜工精”之气象。

Lot 2117

H 29 cm

来源:

马科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旧藏。

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旧藏。

此件乌木山子,形制精巧,气韵高古。其材取自乌木,漆黑如墨,莹润若玉,触手细腻温滑,光泽内敛而熠熠生辉。通体圆雕为假山之状,层峦叠嶂,盘旋而上,宛若天成。其间镂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虚实相生,令人观之如入深山秘境,顿觉心神澄澈。

底座配以黄花梨,纹理华美流畅,色泽沉稳端庄,与乌木之肃穆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和谐统一。二者相得益彰,尽显材质之美与工艺之妙。雕刻技法娴熟精湛,刀法刚柔并济,线条婉转流畅,既具自然之灵动,又含人文之意趣。

乌木素来稀贵,历经岁月而不朽,堪称“木中珍宝”。黄花梨亦为明清家具首选良材,价值连城。此山子融二材于一体,承传统文人雅趣,寓山水之情怀,可陈设于案头或厅堂,平添清雅之气。

Lot 2104

清早期 黄杨木随形雕笔筒

19×12.8×15.3 cm

此笔筒乃清初文人案头清供妙品,取百年黄杨木瘿瘤随形刳制,色若琥珀,包浆莹润。通体透雕,刀锋依木理盘旋,木纹与雕痕浑然莫辨,尽显“以天合天”之哲匠巧思。

其艺妙在三分雕琢七分造化:筒腹借树瘿凹凸之势,孔洞交错,枝桠纹理皆顺木丝延展。内壁打磨如镜,外壁肌理似经风霜皴擦,抚之可感木纹起伏若山峦叠嶂。

考清初文人尚奇石古木,此作深得晚明“宁拙勿巧”之趣。黄杨木质地坚密胜象牙,瘿木纹理更属天成。其色经三百年陈化已转深金栗,置之文房可贮湘管狼毫,列于博古架自成山水画卷,当为鉴藏家什袭而藏。

Lot 2112

清中期 紫檀花卉纹官皮箱

26.5×21.5×33.5 cm

此件雕花多宝箱造型方正,沈稳敦厚,器身以紫檀为质,紫檀色质温厚沈郁,明亮清秀,呈现典雅高贵之态。此类器物以小巧实用著称,其自宋代镜箱演进而来,于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用于盛装贵重物品或是文房用具。作对拉双开门式,门内分四层作拉板抽屉对称分布,抽屉表面装铜质钮式拉手,錾刻铜鎏金翻卷花叶纹饰,屉表其余几无纹饰,隐现紫檀木质纹理,呈现素雅古韵。

柜门外壁则雕琢丰富繁密,正门锦地回纹环绕折枝花卉斜欹而出,枝干遒劲,花瓣层叠,虚实生韵,呈现一派繁华浪漫气息。柜身两侧亦作花卉似随风浮动,与正面呼应。整件器选材优质,纹饰雕琢精妙唯美,所嵌铜质提环、面叶拍子耀眼夺目,使整器于典雅庄正之中更添华丽高贵气质,呈现雍容奢华面貌。

康乾盛世造器之风崇古尚雅,此箱既承明式家具简练骨架,又融清代雕琢之精微。其工致纤巧者可置案头贮文房清玩,恢弘气韵足堪世家传承。

Lot 2111

清早期 紫檀云石砚屏

25.5×13.5×29.4 cm

展览:《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艺术展》,北京,2024年5 月12 日-5月31 日。

此砚屏乃清初文人书斋清供逸品,取紫檀为框,云石为心,形制端方古雅,周缘内敛如文士拱手,沉稳中见灵秀。屏心嵌天然云石一片,正面如墨色氤氲,烟霞皴染叠嶂千重;背面淡黄与素白交融,纹理漫漶间自生“大象无形”之韵。紫檀木色沉郁如古墨,与云石清冷相映,恰合“木石前盟”之雅意。其难得处尤在“天工”与“人意”相契:云石纹路未经人工点染,而山水意境竟全;紫檀木框不施繁雕,线脚之精已见造器“外朴内精”之风骨。

此类砚屏原为挡风护砚之用,此件石纹如画、木工如铸,列之轩窗,能收四时烟云入怀,犹带晚明文人“以素为绚”的审美意趣。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