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校首届“高地星火”学生节开办之际,4月24日,“文化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集中开展,一批文化名家齐聚校园,与基层俱乐部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在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与名师大家的面对面交流座谈现场。
在学校首届“高地星火”学生节开办之际,4月24日,“文化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集中开展,一批文化名家齐聚校园,与基层俱乐部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在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与名师大家的面对面交流座谈现场。
一 文艺创演类
在一号院高地会堂,军旅词作家陈道斌、著名歌手纪敏佳就音乐创作问题和学校“高地”音乐创作室和“炽热”电声乐俱乐部的师生展开了探讨。
针对同学们“先词后曲”或“先曲后词”的提问,陈道斌坦言自己创作习惯更倾向先创作歌词,但指出填词需要填词人具备相当音乐素养,才能深刻理解旋律内涵,填上与之意境吻合的歌词;针对“如何平衡工作要求与作品艺术性”一问,他指出,需从创作素材中提炼艺术化表达,将一些特定的专业术语化作歌词语言,毕竟歌词写作与材料写作不是一回事,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
纪敏佳聚焦AI时代创作议题,强调“AI不可替代人类思考”,创作者需持续学习避免被技术绑架,可利用AI辅助灵感激发但须保持原创性。谈及作品宣发,她建议创作者打造个人IP,善用短视频平台积累流量,“作品质量是核心,流量与资源将随之而来”。
“无论技术如何革新,人文内核与创作者的主体性始终是艺术生命力之源。”两位专家激励学员们要怀揣理想,继续创作,既要深扎部队土壤捕捉强军脉动,更要敢于突破程式唱响时代强音。
二 文学创作类
“好文学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或高深的技法,真情、真人、真事就是最好的文学……”走进三号院图书馆,可以听到著名军旅作家陈怀国、陶纯、侯健飞一行人正在为学校文学写作类俱乐部的成员们答疑解惑。
整场座谈会以学员问,专家答的形式开展,对于学员们初触文学所面临的各种疑难,专家们用亲身经历详细解答了“感情表达如何与文字进行平衡”“想象力要在文学创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短短一小时的时间里,学员们对文学创作的基本认知有了提升,在专家的指引下,他们也明晰了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路径方向。
三号院306教学楼,著名诗人、作家王童围绕中国航天事业,进行了一场分享,回顾钱学森等先辈的贡献,讲述了中国航天在外部围堵下突破阻碍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谈及北京古观象台历史、中西方天文学交流及航天探索等相关思考,还介绍了个人诗集《东方的星空》创作历程以致敬航天事业。在问答环节,王童老师针对想象力培养、航天科技与神话结合等问题深入交流,鼓励科大学子借宇宙探索激发想象力,期望科大能走出更多为航天事业再造辉煌的栋梁之材。
三 战略研究类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3038会议室里,几位军事战略专家为前来参会的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小组成员们传授了不少人生经验。
思想政治理论专家毕可弟围绕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对学员们提出了“三认”的期许: “认”是一种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认”是一种长劲,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是认学。学习是立身之本,学习力是万力之源;二是认干。工作是机遇的母体,机遇是政绩的宝库;三是认情。真情是生命的底色,感恩是奋斗的动力。
国防教育专家姜涛以“从《道德经》中看中美博弈”为主题,将典籍精髓提炼出十大哲学维度,深刻阐释了《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战略智慧,启示学员们要从典籍中学会待人接物的道理,鼓励学员接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战役,先辈未曾低头,吾辈岂能弯腰?”
科大校友、国际军事博主终南剑客(彭迪)送给师弟师妹们三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强调了优秀人生导师的重要性;“朝饮木兰之垂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向学员们阐释了读书“养心悟道赋能”的三重境界;“三人行必有我师,练就降龙十八掌”,向学员们讲述一个道理:真正的学习不止于书本,更要善于从身边人的成败中提炼经验,融汇贯通练就自己的“降龙十八掌”。
学员感悟
我今天收获特别多,一开始我还非常拘谨,但随着同学们的提问以及陈老师和纪老师耐心的解答,感觉两位老师都特别和蔼可亲。我也逐渐放松下来,并向纪老师请教了我在自己练习声乐和歌曲演唱中一直以来的困惑,纪老师耐心的并且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现场《九儿》歌曲演唱示范,让我加深了对技术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高地音乐创作工作室 王磊
此次座谈会的最大感受是如何发现平常生活的科大特质。整场座谈会老师们就我们提出的问题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们,除了日常的写作练习,就更要把握住生活的日常,从日常身边真实人物出发写故事、展科大,不想着一下写出惊天的文章,抓住人物,看他怎么做的,从小着手,拿真实故事展现科大精神,以现身的新鲜视角,展现我们青春之美在科大大舞台上绽放的光彩。
——“鸣镝”文学俱乐部 宋柯泽
通过座谈交流,令我收获满满,内心也被深深触动。三位前辈的分享,恰似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清晰地照亮了我在求知与成长之路上前行的方向,“认学”提醒我学习不可懈怠;读书“养心悟道赋能”的境界,为我指明学习方向;“认干”“认情”让我懂得在实践中积累、在情感中奋进;“简单的问题复杂想,复杂的问题简单做”则教会我多维度思考。今后,我会不断向身边的人学习,发奋图强,感悟并顺应自己的“道”,为强军兴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俱乐部 屈琪昂
来源丨“前哨”新闻写作俱乐部
文字丨系统工程学院大三学员 宋可旸
通讯员丨徐灵 程子平 马振霖 王鸿恺
图片丨徐灵 李士成 程子平 补璨灿 兰弘鑫 涂一可
编辑丨李叶欣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