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开足马力,实干争春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先后4次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CCTV-4、CCTV-13等栏目项目建设者抢抓施工“黄金期”奏响春日“交响曲”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丝路新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开足马力,实干争春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
先后4次登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CCTV-1、CCTV-4、CCTV-13等栏目
项目建设者
抢抓施工“黄金期”
奏响春日“交响曲”
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丝路新港,恢弘飘逸之美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项目位于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岛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
设计最高点47.95米
整体设计以“三重檐叠落”为特点
源自厦门本土的闽南大厝
和嘉庚建筑“出挑飘逸”的造型
宛如一只蓄势腾飞的白鹭
象征厦门海丝门户、空港腾飞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为4F级新机场
建成投运后,可满足
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75万吨
飞机起降38万架次的需求
进一步提升东南沿海地区
航空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打造两岸交流门户口岸
完善航线网络和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为厦门打造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开足马力,激活履约引擎
项目当前正处于全面冲刺竣工节点的关键阶段
为确保工期目标按时完成
项目团队通过
系统分解目标任务
精准锚定关键节点
严格对照“工期进度表”
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统筹调配各方力量
持续加大机械设备、人力物料等要素投入
目前,投入的各类机械设备400余台正高速运转
2000余名建设者干劲十足
通过工序穿插、平行作业等举措
全力开展机电及精装修工程施工
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流程高效协同
为确保航站楼按期竣工交付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实现“一次成优”
针对机场工程专业交叉多、施工复杂的特点
项目整合多方设计资源
通过统一的协作平台
以模型作为中间媒介
进行全专业深化设计协同
有效解决土建作业与机电安装、行李系统
幕墙、钢构等作业的“碰撞”
缩短了深化设计工作总时长
降低了施工作业的错误率和返工率
项目根据机电深化模型
通过创新运用BIM+AR技术
进行各区机电AR全景模型制作
提前张贴二维码
辅助安装前交底、安装后验收
实现AR可视化交底验收
解决了机电规划与实际不一致的问题
方便现场管理校对
提升机电安装质量
项目提前开展设备机房“一次成优”策划
针对每一步工序
策划设备房细部创优标准做法
全面考虑施工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基于BIM编制设备房可视化指导手册
指导现场施工
确保实施落地
智慧建造,数字化“新范式”
项目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
充分应用BIM数字建造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通过标准化智能配电系统
施工能源管理平台、数智化加工中心等技术
构建起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实现了项目管理全面数字化升级
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建造
为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了新范式
项目创新打造智慧仓储系统
采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应用
打造出的一套适用于工程项目的仓储系统
运用智慧仓储系统
实现对机电物资总量、存量、出入库量等
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控
以智慧管理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项目突破传统建造技术边界
通过自主研发三维探地雷达机器人
打孔和膨胀螺栓吊杆安装一体化机器人
便携式管道焊接机器人
橡塑保温板下料机器人等系列智能建造装备
实现了施工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更通过“机器人+”的建造新模式
为项目装上了强大的“数字大脑”和“智能四肢”
推动建筑业向智慧建造时代加速迈进
绿色环保,打造“双碳机场”
项目建设团队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以建设“双碳机场”为目标
严格遵循绿色施工标准
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实现全过程碳排放监测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光伏发电
应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环保举措
系统推进项目低碳建设
致力打造“节能高效、低碳环保”的现代化航空枢纽
航站楼屋面造型呈曲面六边形
项目采用铝镁锰直立锁边屋面板等新型构造材料层
为屋面采光、防水、保温等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屋面采光天窗系统
以钢型龙骨和框架式铝合金作为支撑
搭配超白钢化中空夹胶玻璃
达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目的
来源:我爱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