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灌浆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45天!此时,小麦籽粒快速充实,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但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水肥需求敏感的“危险期”。一场保卫战悄然打响——如何打赢这场战役?这篇干货秘籍教你科学应对!
灌浆期,小麦的“冲刺时刻”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45天!此时,小麦籽粒快速充实,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但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水肥需求敏感的“危险期”。一场保卫战悄然打响——如何打赢这场战役?这篇干货秘籍教你科学应对!
一、病虫害防控:精准打击“隐形杀手”
灌浆期的小麦就像“营养仓库”,最易被病虫害盯上!重点盯防以下敌人:
1. 病害篇:早发现,早治疗
赤霉病(头号威胁):
识别:穗部发红、籽粒干瘪,潮湿时可见粉红色霉层。
防控:扬花后5-7天是关键期!若遇连续阴雨,雨后立即喷施氰烯菌酯或戊唑醇,7天后补喷一次。
提醒:赤霉病防重于治,一旦显症再打药,效果大打折扣!
白粉病 & 锈病(叶片“吸血鬼”):
症状: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白粉病)或铁锈色斑点(锈病),严重时整株枯黄。
对策:每亩用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增强叶片抗性。
2. 虫害篇:严防“吸浆虫”和“蚜虫”
吸浆虫(灌浆期“隐形杀手”):
危害:幼虫吸食麦粒汁液,导致空壳、减产。
防治:灌浆初期(麦穗扬花后)是防治窗口期,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噻虫嗪喷雾,重点喷施麦穗。
蚜虫(“甜蜜的烦恼”):
危害:吸食汁液,传播病毒,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应对:每亩用吡虫啉或啶虫脒+液态氮水喷雾,既杀虫又补氮。
关键提示:喷药选择晴天无风上午,避开高温时段,穿戴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二、水肥管理:巧用“水肥组合拳”
灌浆期水肥决定粒重!但“多≠好”,科学调控是关键!
1. 水分管理:浇好“增产水”
原则:土壤湿度保持60-70%,避免大水漫灌!
技巧:
若土壤干旱,小水轻浇,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根系缺氧。
成熟前15天停止浇水,防贪青晚熟或倒伏。
2. 追肥技巧:叶面补肥“四两拨千斤”
黄金配方:
磷酸二氢钾(0.3%-0.5%溶液):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
凯氏核酸液态氮:补充氮素,延缓叶片早衰。
硼肥+锌肥:预防“花而不实”,提高千粒重。
操作:结合病虫害防治,将肥液与农药混合喷施,省工增效!
注意:避免氮肥过量!否则易导致植株旺长、病虫害加重。
三、决胜秘籍:4个“不要”+3个“必须”
4个“不要”
不要盲目跟风打药,先查病虫再对症下药!
不要一次性大水漫灌,小水勤浇更安全!
不要忽视天气预报,雨前雨后及时防控!
不要贪图便宜买劣质农药,选择正规厂家产品!
3个“必须”
必须每天下田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必须做好田间排水,防涝防倒伏!
必须记录管理措施,为来年积累经验!
结语:45天定成败,丰收就在眼前!
小麦灌浆期是最后的冲刺,也是农民朋友的“大考时刻”。掌握以上病虫害防控和水肥管理秘籍,科学管理,精准施策,才能确保籽粒饱满、产量提升!转发收藏这篇干货,转发给身边的种粮人,一起打赢这场“灌浆保卫战”!
来源:小沃植保@沃普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