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新路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15:49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全民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全民国防素养的提升。内蒙古包头市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工业、军工城市及重要战略资源城市,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包头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全民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全民国防素养的提升。内蒙古包头市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工业、军工城市及重要战略资源城市,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包头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国防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理念,以创新多元课程体系、多元文化浸润、构建多元育人格局,广泛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探索出一条具有包头特色的国防教育新路径。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包头市共有8所高校,在校生10.7万人。中小学校248所,在校生28.7万人。面对广大青少年,包头抓实“拔节孕穗”关键期,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统筹开发涵盖国防知识、国防理论、军事技能、爱国主义教育和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与国防担当的分层课程模块,构建“课堂+阵地+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推动国防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

一、创新多元课程体系,夯实国防教育课堂主渠道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包头市注重把国防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学校教 育。

一是挖掘课本内容夯基础。教师通过解读《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经典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通过地理课讲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地理概念,我国的边界线、岛屿、海洋资源等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土意识和国防观念。通过历史课,讲解中国从屈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只有强大的国防和人民军队,才能保障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使蕴含在课本中的国防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二是开发校本课程作补充。全市各学校积极探索国防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及学科内容,结合地域国防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校本国防课程。所有高校将国防教育纳入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8学时。各中小学根据不同学段及学科内容,结合地域国防资源及学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国防课程,构建了国防科技课程等四位一体的“国防+”校本课程群,与课本内容相配合,将国防教育以浸润式贯穿于教书育人全链条,让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三是推进学科融合提质效。各学校将国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课程中,构建“国防+思政”“国防+音乐”“国防+N”的育人模式。通过课程融合进而实现学科融合,推动各学校构建起“国防+思政+体育”“国防+思政+科技”“国防+思政+N”学科融合体系。把国防教育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要求相结合,将军体拳、射击课、旗语操等国防体能、技能课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强化学生体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防知识、国防理论、国防技能。

青少年国防教育大比武

二、多元文化浸润,打造国防教育传播矩阵

如何让广大青少年对国防教育真正感兴趣、受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做好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内蒙古的民族团结和红色革命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世界稀土之都”的科技创新精神都是包头孩子身边可感可见的“活”教材。包头立足本地城市文化、军工文化,创新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形式、方法、载体,推动国防教育入心入脑、走实走深。

一是开展集中宣传促引领。三年来各学校每年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国家安全日、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十一建党日等主题宣传。组建由党员干部、抗战老兵、金牌讲师、退役返校大学生等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各类学校进行宣讲,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国强军思想深植每位学生心田,引导学生扣好爱党爱国爱军的“第一粒”扣子。

二是加强文化建设促浸润。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国防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书写国防影片观后感,制作宣传栏、设置宣传橱窗、彩绘文化墙,建设国防教育展厅、校史馆,组织爱国主义、军旅歌曲比赛、开展校园诗词大赛、合唱节、文化节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军旅元素有机融入,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接受国防教育的熏陶。此外各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播国防知识、国防理论、国防法治,分享军旅故事,传递最新国防资讯,讲解征兵政策,播报本校国防教育资讯文章短视频等,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科技赋能促提升。依托军工之城孕育的兵工文化优势,各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设立“国防科技创客空间”,成立“‌国防科技创客营‌”“无人机飞行社团”。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各类学生社团每周五在课后阶段,开设“国防科技小讲堂”,指导兴趣小组开展组装各种“先进武器”模型,掌握军事装备知识;指导学生制作火箭模型、航母模型、学习计算机编程、指导无人机操作飞行,让国防科技为学生成长赋能。新成立的国防动员博物馆,采用声、光、电、影视互动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方式,面向全市学生免费开放,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掌握“三防”技巧,熟悉掌握国防应急技能。“国防科技教育的开展抓住了现代化战争背景下国防教育的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教授叶建民表示,“包头市国防科技教育在全市的开设推广,将青少年国防教育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向英烈敬献花篮

三、广泛凝聚合力,构建国防教育多元育人格局

包头全力建设和巩固多形式、综合型的国防教育阵地,聚合力构建国防教育多元育人大格局。

一是实践体验促行动。利用包头地处祖国北疆,军营哨所多的优势,广泛开展军事夏(冬)令营、进军营、访哨所、徒步边境线活动。连续两年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军事主题实践活动大比武,内容包括升旗仪式、实操军歌、国防体育、军事技能、国防科技5类30项内容,编排大比武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连续两年进行了集中展演。内蒙古军区政治工作局国防教育和双拥组组长许博表示,“该活动已经成为包头市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有力抓手和响亮品牌,磨练了学生意志,强健了学生体魄,让国防教育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收到了崇军尚武的效果,值得推广。”

二是红色研学促心灵。包头市依托78家红色资源和众多的军工资源,一个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六个自治区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及众多具有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功能的国防阵地,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研学活动,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在校生全部开展研学活100%覆盖。青山区青山路街道自二社区是1956年苏联援建一机厂的配套职工用房,兵工文化风貌保存较完整,社区依托兵工文化资源优势,组织辖区老党员、老“兵工”发挥余热,成立了13人的“老兵工”宣讲团,面向周边中小学义务开展红色革命故事和兵工文化宣讲,老一代兵工人讲授的坦克制造等军工课程成为周边学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热门研学课。在昆都仑区,已经连续多年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的包头市第九十六中学国旗班高二1班的李煜同学动情地说,“在北方兵器城,了解到了包头为大国崛起铸剑砺盾,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火炮……都从这里走出,包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感受到了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

三是军地校协同促合力。积极开展“百名上校进百校”活动,加大国防教育示范校、特色校、青(少)年军校指导支持力度,全市2所青年军校、19所少年军校、8所国防教育示范校、7所国防教育特色校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三年来,青年军校、少年军校为军事院校、部队输送了1000多名优秀人才。其他学校也将准军事化管理逐步引入学校,将养成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各方面全过程。策划开展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祭英烈、向烈士敬献花篮仪、主题文艺演出、专题文艺晚会、国防知识网络竞赛、参观研学等主题活动。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合驻地学校活化利用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等阵地资源,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昆都仑区友谊十九街坊第四社区依托辖区党群服务中心“齐心协力建包钢展厅”等阵地资源,坚持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退役军人定期开展“围炉夜话”、“赓续红色血脉,忆峥嵘岁月”活动,交流国防知识,讲述国防故事。形成齐抓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合力,奏响了青少年国防教育“大合唱”。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