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德“非遗五加皮咖啡”、象山“海景慢生活咖啡”、温州“稻田特调咖啡”……不同的风味、食材与咖啡的创意搭配,总能给你一种全新的嗅觉、味觉体验。当这些融合地方特产的创意咖啡,你想试试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雨晨
建德“非遗五加皮咖啡”、象山“海景慢生活咖啡”、温州“稻田特调咖啡”……不同的风味、食材与咖啡的创意搭配,总能给你一种全新的嗅觉、味觉体验。当这些融合地方特产的创意咖啡,你想试试吗?
4月25日,第二届浙江现代“新农人”技能比武开幕式暨全省首届“村咖大师”技能比武启动仪式在湖州安吉举行。其中,作为本届技能比武的首场赛事——“村咖大师”技能比武,以“浙里青年·啡凡乡遇”为主题,设置“创意咖啡”和“经典咖啡”两个赛道。来自全省各地的33名咖啡师同台竞技,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带来等多款创意咖啡。
在这些“村咖大师”中,既有坚持以专业与情怀扎根建德的80后咖啡追梦人,也有拥有湖州第一家咖啡豆烘焙工厂的90后咖啡师,还有探索“民宿+咖啡”创新模式的00后业态开拓者。他们因共同的咖啡热爱聚在安吉,也各自演绎着与咖啡的独特缘分。
比武现场 主办方供图
咖啡+土特产,现场飘来非遗味
比赛现场,80后姑娘钱敏熟练地操作着。对于比赛,钱敏早已驾轻就熟,这些年转战各大赛场,兜里始终揣着家乡味——五加皮。作为土生土长的建德梅城人,她笑着说,“我是闻着五加皮的醇香长大的。”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出了建德,外面的人很少知道五加皮是什么,特别是年轻一代。”钱敏对这项非遗有着特殊的情感,“五加皮本质上是一种中药材,‘药食同源’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观念。所以这次比武,我也尝试将五加皮和咖啡结合起来。”
但创新并非易事,“我特意去请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去除酒精成分,保留其他药食同源的成分。”经过多次尝试,钱敏最终采用低温慢煮等现代工艺进行制作,同时融入建德野生蜂蜜和新安江17℃矿泉水等本土元素,“出来的风味非常惊艳!这也是我决定带它参赛的原因。”
钱敏的“莱莱咖啡”就在梅城的古城步行街上。2020年,敏看到家乡建德梅城古镇启动旧城改造,决定回乡创业。“当时建德还没有专业咖啡馆,我就在古街创办了当地首家独立咖啡馆——莱莱咖啡。”
“咖啡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创业六年来,钱敏多次赴北上广顶尖咖啡学院进修,考取多项国际认证,成为建德首位国家高级咖啡师。2024年,她征战中国咖啡品鉴师大赛,斩获全国总决赛亚军。
为了让全国同行记住了这个来自建德的品牌,钱敏一直在探索。除了在这次比赛中带来五加皮咖啡外,她也将五加皮咖啡作为“特调”加入咖啡馆的菜单中。另外,店里还将推出五加皮奶茶、冰淇淋、鸡尾酒等系列产品,让非遗与现代潮流充分碰撞。
以咖啡为媒介,他串起整个产业链
比赛开始前,湖州90后选手吴卓煜把长兴水蜜桃果蓉、南浔油菜所榨取菜籽油、代表吴兴区绣球花的自熬糖浆等,一一摆在桌上。这些都是他的“秘方”,也是他的咖啡店——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渔隐咖啡”的“流量密码”。
“我想把湖州各地的特色都展现出来。”在此次比武中,吴卓煜将湖州各地特色融入一杯咖啡,“浅尝一口,满满的江南味道。”
在摊位展示区,吴卓煜正将一杯咖啡递给游览者,向他们介绍自家工厂烘焙的不同风味的咖啡豆,“这款咖啡豆有坚果的味道、这款有茉莉花香、这款有朗姆酒的香气……”
吴卓煜与咖啡的缘分源于大学,在被咖啡独特的味道和文化吸引后,大学毕业他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精品咖啡店和两家精品村咖。随后的发展,他一点一点将产业链上的板块串联起来——发现湖州缺乏本地化的咖啡豆烘焙供应链,便创办了咖啡烘焙品牌NOBII COFFEE ROASTERY,在南太湖新区建立了烘焙工厂,既靠近城市消费市场,又保留了乡村的质朴基因;看到“村咖”兴起背后的咖啡人才短缺,他又设立了湖州若比邻咖啡学院,开展咖啡培训业务……如今,他的品牌每月产出销售咖啡熟豆2吨以上,若比邻咖啡学院每月固定开设多种咖啡技能专业培训,广受好评。
“我们想做的不仅是卖咖啡,更是通过咖啡豆的生产和销售,推动完善本地咖啡产业链。”日常经营中,吴卓煜也坚持把每个季度的特色时令食材融入咖啡产品。
吴卓煜比武现场 主办方供图
“乡村咖啡的核心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作为连接城乡的媒介。”吴卓煜提到,乡村咖啡馆更注重通过咖啡传递在地文化,吸引游客体验本土特色。“乡村咖啡的意义,是让城市人通过一杯咖啡感受到乡村的活力,也让乡村资源被更多人看见。”在他看来,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一座桥。
村咖里看发展,探寻这篇土地的更多可能
比赛现场,00后选手张浩显得有些特殊——有别与其他全神贯注备赛的选手,他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脖子上挂着专业单反相机,“我昨天就比完赛了,今天想来‘偷师’,记录下大家的看家本事。”
张浩是宁波奉化冷西村“冷西小咖”的主理人。
张浩比武现场 主办方供图
和记者聊起冷西村,张浩的描述充满诗意,“秘境小村、土坯山墙、青砖绿瓦,远眺满目青翠,近听流水潺潺,是山野间慢生活的绝佳体验地。”另外,冷西村是奉化区有名的草莓种植基地之一,被誉为“草莓之乡”。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冷西村贩售的是‘情绪价值’,是大家追求“松弛感”的精神栖息地。”
因为经营着村里唯一的咖啡店,张浩把小店作为一个窗口,既展示乡村气息,也看看这片土地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说到咖啡,大家一般都会将它与都市白领连接,我想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现在,在村里喝咖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张浩介绍,这次比赛他将冷西的草莓、代表奉化水蜜桃的桃胶与咖啡相结合,“这些原料都是奉化当地农民辛苦劳作的成果,我想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可能性。”
“很多年轻人向往田园生活,却低估了背后的艰辛。”张浩坦言人才短缺是最大难题,更棘手的是农产品季节性带来的运营挑战,“草莓成熟季时,我们和农户都很忙,来兼职的村民也就少了。”为此,他尝试采用“农闲兼职”模式,并在旅游旺季推出“原生态采摘体验”项目,将游客引入村民的草莓采摘大棚,实现与村民的共赢。
当咖啡遇见乡村,就有了“村咖”。它们不仅成了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也链接城乡的消费新场景。
当然,除了“村咖大师”技能比武外,今年,“新农人”技能比武还将进行“规模、内容、影响”三大升级,赛程从4月持续至9月,新增“农民画师”“浙里粮匠”等特色项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