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下周将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庆祝执政100天。此次集会将在特朗普上任100天之际举行——这是一个传统的早期里程碑,用于衡量总统的施政进展是否符合竞选承诺。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下周将在密歇根州举行集会庆祝执政100天。此次集会将在特朗普上任100天之际举行——这是一个传统的早期里程碑,用于衡量总统的施政进展是否符合竞选承诺。
就在特朗普接近这一里程碑之际,有无数迹象表明,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百日新政”正演变成“百日乱局”,也使美国成为一个不安全的投资之地。
政令狂飙:
130项指令撕裂美国政策根基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执政百日之际,特朗普已签署了130项行政命令,规模前所未见,推翻许多美国政策基石。
他在上任当天即签署了一项暂停向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提供资金的行政命令。
3月14日,他指示大砍“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委员会”(US Interagency Council on Homelessness)和“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Minority Business Development Agency)经费。
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教育部的关闭,将教育管理权归还各州。
在4月8日的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指示司法部,当涉及能源领域时,不要执行州政府所制定的“繁重的”气候变迁相关法律。
特朗普显然非常反感“多元、公平及包容”(DEI)议题,已签署至少40项行政命令,寻求将这些理念从美国公共生活中根除;他还下令将“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更名为“美国湾”(Gulf of America)。
另有大约6项命令针对美国联邦服务部门,将他们的运作置于科技大亨马斯克(Elon Musk)主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监督下。
DOGE是特朗普上任当天经由行政命令成立的部门,由全球首富马斯克执掌。在马斯克主持下,DOGE大量解雇联邦雇员、取消合约,全面削减联邦政府对美国民众的服务,带起了一股联邦机构削减人员和赤字的风潮。这样大砍成本的行动,让他在职业官僚中极不受欢迎,特朗普政府内部关系也因为马斯克的权力问题而变得愈发紧张。
关税核爆:
单边主义重创全球贸易生态链
重返白宫之后,特朗普迅速重启其标志性的贸易政策工具——关税。
其中,以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对全球冲击最甚。当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因所谓外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正式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根据该命令,美国将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并扭转长期贸易逆差。这项被部分媒体称为“关税核弹”的政策,不仅标示着美国外贸政策的全面转向,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杨德龙认为,特朗普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同时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上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就曾发起贸易摩擦,针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但遭到了全世界贸易伙伴的抵制。此次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又一次推出关税手段,意在为后续谈判打下基础,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一次性提出较高关税要求,以便在后期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然而,这一举措对全球贸易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物价,使得美国通胀预期再起,美国居民生活负担加重。因为加征关税后,生活用品价格会上涨。
目前,加拿大、中国和欧盟已宣布采取反制措施,还有其他国家开始与美国政府进行积极谈判,以防止发生更多的贸易争端。
全球经济正在适应“特朗普变量”重启后的新博弈格局。新兴市场资本回撤、汇率动荡加剧;一些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韩国、德国)承压明显;欧洲多国正在重新评估产业依赖;投资者则在重新衡量这个愈发反全球化的美国所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不过高关税带来的危机警报已经红灯频闪。世界贸易组织(WTO)在4月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中指出:“由于关税急升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该组织预测,若根据现行美国关税维持在10%进行推估,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然后在2026年实现2.5%的“温和”复苏。
衰退的幽灵若隐若现,美国作为全球资本避风港的信誉基石正在松动。美国媒体CNN称,特朗普的贸易战正在使美国成为一个不安全的投资之地。
宪政危机:
三权制衡机制遭遇空前挑战
美国由12个州组成的联盟正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认为总统无权在未获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加征关税。诉状指出,特朗普所推动的关税政策“更多是出于其个人的一时兴起,而非依法合理行使权力”。
此外,特朗普上任三个月来,美国各地抗议频发。本月,全美各地抗议活动逾千场,覆盖全部50个州。在首都华盛顿,受到联邦政府大规模裁员等政策影响,抗议活动更是已经常态化。
19日,抗议风暴再次席卷全美。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波士顿等主要城市,民众走上街头,谴责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政府裁员、加征关税等多项政策侵犯公民权益以及违反宪法。
4月19日,人们在美国纽约街头参加抗议活动。新华社发
“美国百年优势,被特朗普百天玩完。”4月25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以此为题刊文称,特朗普政策推行一项又一项激进的政策,其中关税政策引起全球股市巨震,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可能让美国付出更大代价的政策是白宫对大学及其研究的攻击。
据央视新闻,总台记者当地时间4月21日获悉,美国哈佛大学当天表示,已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联邦诉讼,称其冻结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金,非法损害了学校的学术独立性,侵犯了学校的宪法权利。据悉,哈佛大学在诉讼中提到的美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司法部、能源部和总务管理局。
彼时,特朗普执政还不到100天,据美国彭博社统计,美国国内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就已经超过150起。
最近几周,美国政府取消逾千名留学生签证或合法身份一事持续发酵。18日,超过100名受影响的留学生联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合法身份并阻止美政府继续实施该政策。
据美国媒体报道,受影响学生来自亚洲、欧洲和中东等地,涉及哈佛、斯坦福等私立名校和公立大学,其中一些学生因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而被撤销签证,还有一些则因驾驶违章等轻微违法行为。部分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目标”。
货币魔咒:
美元王座面临结构性反噬
据财联社报道,统计数据显示,从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到4月25日,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了近9%,料将创下1973年(尼克松开启第二任期之年)以来总统任期前100天的最大跌幅。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总统上任的头100天,外汇市场上一直以美元走强为典型标志,从1973年尼克松开始第二个任期到2021年拜登上任,总统执政头百天的美元平均回报率接近了0.9%。
但在今年,特朗普显然成了美元多头的噩梦——其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和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恐吓威胁,促使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在加剧美元跌势同时也推高了黄金及其他非美货币汇率。
自特朗普再次就任以来,欧元、瑞郎和日元兑美元汇率涨幅均超过了8%。
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评论——尤其是他威胁要解雇鲍威尔,近来也格外让投资者感到忧心,并加剧了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即便特朗普本周态度已有所软化称,他无意解雇鲍威尔。
瑞银集团目前已经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下调了美元预期。该行分析师表示,美元的表现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而最近几周的贸易对峙显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德意志银行本周也警告称,未来几年美元将出现结构性下跌趋势,这可能会使美元兑欧元跌至十多年来的最弱水平。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截至4月15日当周,对冲基金和资管机构持有的美元净空头头寸达100亿美元,创2024年10月以来最大看空规模。上述机构投机者正集体押注于美元将继续贬值。
中国方略:
以发展确定性化解新变局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对于今年开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会议认为“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4%,不仅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创,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所以,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
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经贸斗争”这一提法为首次出现。
针对中方是否就关税问题与美展开谈判,商务部此前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一贯的,谈,大门敞开,但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平等方式进行。打,中方也将奉陪到底,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中国不会选择妥协退让,而是要采取坚决反制措施,同时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稳住宏观经济大局,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