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末,这股子向上窜的劲儿,对于阳虚之人并不怎么友好,这里说的阳虚,是从养生方面,身体的能量比较弱,他们通常是这样:
春末,这股子向上窜的劲儿,对于阳虚之人并不怎么友好,这里说的阳虚,是从养生方面,身体的能量比较弱,他们通常是这样:
做事情常常感觉心有余力不足
怎么睡都觉得累
爱犯困
不算开朗,甚至有点社恐(因为交流也需要能量)
脸色发黄
吃的不多还容易腹胀
遇到事情容易纠结
爱出虚汗
晚上睡不好觉
春天进入下半场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了,身体消耗更大。气血不足阳虚的人,需要先节流再开源,不然一边补着,一边泄着,气血这个蓄水池一直也装不满呐!
留住更多气血,也生成更多气血。气血足了,气场和能量自然也涨上来了。
阳虚之人,从少说一点话开始
少说话,对于阳虚之人来说,绝 对是一种保护。
说话本身就是耗气的,认识的直播朋友,一场下来,是特别特别累的,即使那些话,是反复重复过的,光是张嘴出声+简单思辨,久了都是很累的。
道家讲「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三个宝。
「开口神气散」多讲话伤元气,多开口神气就散了。
「意动火工寒」,说话不是张嘴出声,阿巴阿巴就行的,需要先有很多想法,意动就是思想杂乱,想得太多,意念不专一,也是很耗散能量的。
说话,需要有个对象,话不投机,容易引起纷争,也是消耗。女孩子之间喜欢聊天,彼此交流中舒缓情绪,这也是互相的,阳虚之人可能总成为那个倾听者,一方疏解,另一方更加压抑,那还是别聊了。闲聊不解决问题,要是还消耗情绪,不值得。
很多时候,说话都不适合和其他事情一起进行,上厕所的时候不宜说话,走路、爬山的时候不宜说话……都是避免耗气。
叩齿吞津,把津液留给自己
当你说话很多,口干舌燥,很累的时候,静静坐一会儿,练习口齿吞津。道家认为,口水是人之精华所在,每一滴都很珍贵。叩齿吞津会有很多口水,道家就用此来养生,以自己的津液来润泽身体,滋阴润燥。全身都不会干燥。
全身放松,口唇微闭,上下牙齿有节奏地互相叩击36次,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36次,把产生的津液含在口中,最后分三次慢慢咽下。
用最好的东西,给身体补足能量,一边通一边补。
我们知道,艾草大补阳气气,你是阳虚体寒的,可以晚上使用肚脐贴,能帮我们把脾胃的寒湿化掉,暖热脾胃,升一升阳气,就是这个肚脐贴,升阳又温养脾胃,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提出的。
传统的肚脐贴配料只有三种:艾绒,花椒和桂圆肉,艾绒和花椒都有散寒驱寒,补阳气的效果,桂圆肉安神养血,而且有一股黏合作用,这些东西打碎后,借助桂圆肉的黏性粘在一起,做成一个个小球,塞进肚脐里。
肚脐吸收能力很强,而且离脾胃也近,这样能量不断往里渗透,把我们的脾胃,乃至腹部,整个身体都暖起来了,别看这个小球不起眼,也不会发热,但是用艾绒制作出来的东西,就是有一股驱寒温阳的能量,再加上花椒这个温中散寒的,效果就会更明显了。
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一款肚脐贴,撕开就能用,非常方便。在原始三种原料的基础上还增添了酸枣仁和枸杞,一个养阴安神,一个助阳补益,表面添加了花椒粉,加速身体吸收,以及散寒效果。
每一颗都包裹在白色的蜡纸中,再封装到玻璃瓶里,用的时候剥去蜡纸,塞进肚脐,再用附赠的专用贴,贴住即可,很牢固不会掉。这个专用贴用的是无纺布棉贴,亲肤不刺激,透气性也好,贴着不会感觉闷闷的。
打开盖子就能闻到浓郁的艾草和花椒味道,用完后记得拧紧盖子以免受潮,我们一般贴三天,停一天,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睡前将碾碎的花椒和桂圆敷在肚脐上,用胶布贴上即可。坚持敷上一段时间,对身体的好处是比较多的。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肚脐贴来调理下身体吧。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脾胃虚寒、阳虚体寒;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腹部凉,痛经,宫寒;
脸部、头发爱出油,痰湿重;
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体内湿气重;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容易上热下寒的朋友,建议在双脚脚心各贴一个,有助于帮我们把肾水往上引,促进心火肾水交汇哦。
注意事项:
1.皮肤敏感对胶布过敏,可以用纱布叠好,周围用医用胶布固定,可以减少胶布和皮肤的接触面,如果对胶布很敏感,那就不要尝试了,可以用保鲜膜代替。
2.次日起床就取下来,最迟也要在10点前取下。不要贪心,贴太久反而适得其反。
3.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不要贴,以免上火。
避免熬夜,这也是在不停地「耗」
熬夜首先就是要睁着眼睛,「睡为眼之食」好的睡眠,是眼睛最好的食物,熬夜不睡,熬的是从眼睛溜出去的精气神,加班消耗脑力,娱乐则让人无限兴奋,都是让本该休息的身心转动着。
熬夜也会让人变胖,因为「精」少了。特别是今年,寒湿相对比较重,熬夜会让精气不足,精气不足,寒湿就来了,然后人也变丑变胖,寒湿伤脾胃,我们的脸属「土」,肚子也属「土」 熬夜让人变得虚胖,肚子大一分,脸就跟着大一分。
23点入睡是很好的。很多是被动熬夜,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东想西想。
与其「耗」,不如「合」。
有样东西,特别适合入睡,是酸枣仁。
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最近酸枣仁大涨价也是因为好用(我们没涨)。
我们做成做成膏方,膏方也是反复熬煮,它除了有酸枣仁,还添加了茯苓,桑葚,桂圆,莲子,以及调味用的蜂蜜。
茯苓有助于祛湿健脾,桂圆补益心脾,气血,桑葚滋阴养血,莲子清心健脾,食材直接协同,互相作用,这款酸枣仁的步骤很讲究,8道工艺,4次浓缩。
从选材开始,都是反复筛选,再经过清洗,浸泡,炒制,熬制,过滤,化膏,浓缩等步骤,而且全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小小一罐,需要十多斤的食材,熬制而成。各种食材通过浓缩。
这款酸枣仁膏,口感也十分不错,酸酸甜甜的,很浓稠,也没有杂质,晶莹剔透的。
在气温骤升,春困频繁的日子里,用更好的睡眠,迎接夏季到来。
少吃一点,养脾胃就是养气血
脾胃帮我们把食物转化成气血,阳虚之人气血比较弱,脾胃也不会太强,保护脾胃,从少吃一点做起。
少吃一点辣:辛辣重口味,会让我们胃口大开,胃口大开本来是好事,但是胃口打开了,脾的运化能力并不会瞬间增强,吃进来的食物多了,脾干不动活儿,就容易罢工,让身体更加疲惫。
光是看着就胃口大开,何况是吃起来
少一点重口味,特别是臭臭的味道
臭味,在中医里被称为:咸腐之味。它虽入肾,少量是补,过量则会泻,白白耗伤肾精肾气。
秋冬适当吃一点可以帮助身体气血更好地猫冬,滋养肾之精气,降一降虚浮于上的火热。在生机勃勃、气血生发的春末,这类陈腐的东西就不适合吃太多了,成为阻碍发陈的力量。比如:发酵腌渍,腐乳腌菜、腊肠腊肉、酱类等等东西。
少吃寒凉:低于体温的食物和饮品,都需要先消耗脾胃的阳气把他升温,然后才能转化成气血津液。
少吃,但是饿了,怎么办呢?
饿了就吃点八珍糕。平时爱吃糕点的人可以选择八珍糕。它起源于明代,在清代盛行,是乾隆和慈禧太后的养生糕点,当时在宫中还掀起了食糕热潮。
这里面用到的一味原料就是芡实,不光如此,还添加了多种健脾养胃的食材,像是怀山药,莲子,茯苓,山楂,薏米,鸡内金,麦芽,砂仁,陈皮,人参等,而且这款八珍糕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的体质,还是0糖的,不能吃甜的朋友也可以安心食用。
0添加,没有防腐剂,老人孩子都能吃,这些食材有我们上面提到的脾胃喜欢的食物,比如山药,鸡内金,白扁豆等。
其余的食物,比如茯苓也是经典的土气食物,能够健脾祛湿,把脾胃中的水湿通过小便排出。山楂是消滞活血的,特别擅长化肉积。而砂仁化湿,辛香温散,把脾胃中的湿浊和滞气都化开。
麦芽行气,擅长化淀粉类的食物,莲子醒脾安神,还能清虚火。所有的谷果都需要经过低温烘焙,破壁打粉,既不会破坏食材本身的营养,又能把其中的营养悉数释放出来,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加上优质小麦粉和鸡蛋,面粉的焦香和鸡蛋的蛋香,与天然谷果一起烘焙,口感有些酥酥的,就像吃酥饼一样,既不会干的噎嗓子,也不会湿的黏牙。
每一块都是独立的小包装,干净卫生,想吃的时候开袋即食,很方便,也不用担心开包后吃不完受潮浪费,饭前饭后都能吃,下午饿了当垫肚子的小零食也十分不错,每天2~3块,就能满足我们脾胃所需的营养,低脂0糖,好吃不胖。
少说一点,少吃一点,多睡一点,既是节流,也是开源,吃下的好东西,慢慢补养,把气血攒足,也就愿意去探索这个世界!
来源:余容灵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