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闻老胡同志近日于社交媒体上对我格力的人才政策“忧心不已”,甚至以“海归就业遇国安大考,董明珠第一个亮红灯”为题,洋洋洒洒,高谈阔论。我一边喝着格力员工食堂免费供应的红枣枸杞茶,一边研读大作,不禁为之叫绝——老胡啊老胡,您这“左右摇摆”的本事,果真是老当益壮啊
胡锡进先生台鉴:
听闻老胡同志近日于社交媒体上对我格力的人才政策“忧心不已”,甚至以“海归就业遇国安大考,董明珠第一个亮红灯”为题,洋洋洒洒,高谈阔论。我一边喝着格力员工食堂免费供应的红枣枸杞茶,一边研读大作,不禁为之叫绝——老胡啊老胡,您这“左右摇摆”的本事,果真是老当益壮啊!
不过,既然您都公开指名道姓了,我要是不回应,倒显得我董明珠气量狭小。所以今日特意放下手头“制造芯片”的工作,给您写这封“检讨信”。毕竟,能让《环球时报》的前总编辑为我“费心”,我要是不领情,岂不是辜负了您的一片“赤诚爱国之心”?
老胡您在文章里讲,我格力对海归人才“亮起红灯”,就好像我拿着个大喇叭在厂门口叫嚷:“海归莫入,违者撵出去!”——这可真是错怪我了。我们格力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只是进门之前得先过安检,毕竟如今连快递都得查明身份,更别说是涉及芯片研发的核心岗位了。
您也清楚,自从某国总是搞“实体清单”,连洗衣机芯片都想卡我们的脖子。我格力投入500亿搞研发,可不是为了给竞争对手送“技术大礼”的。所以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多问几句:“您这技术是在哪里学的?”“有没有签过什么保密协议?”“会不会明天就带着我们的专利跑到硅谷喝咖啡去?”——这不过分吧?
倒是老胡您,一边指责我们“太严苛”,一边又倡导“国家安全高于一切”。您这立场,可比我们格力的变频空调还能“变换模式”呢!
您还提及了孟羽童,说我们“留不住年轻人”。哎,这件事我得好好反省——确实是我格力不对,我们竟然幼稚地以为,现在的年轻人能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拿着焊枪在车间里干上十年。结果人家更想当网红,直播带货眨眼间赚得比工资还多。
但老胡啊,您批评我们“不包容”,可您自己当年在《环球时报》的时候,不也常说“舆论阵地必须寸土必争”吗?怎么到了我这儿,就成了“董明珠太专横”?合着您对“包容”的理解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以随意跳槽,我格力的员工就得“从一而终”?
要不这样,您来格力当一天人力资源(HR),试试如何在“00后整顿职场”和“核心技术保密”之间寻求平衡?我保证,您那套“既要又要”的理论,撑不过半天就得垮掉。
您还打趣我“500亿造芯片”是“董小姐的疯狂豪赌”。哎,这话我可不爱听了。当年中兴被制裁的时候,您不也写文章说“核心技术被人掣肘,必须奋勇直追”吗?怎么我格力实实在在砸钱搞研发,反而成了“赌局”?
难道在您眼里,中国企业就应当永远做组装厂,芯片全靠进口,哪天被断供了,再写一篇《中国制造当自强》的雄文就了事?
不过话说回来,您这“左右逢源”的功夫,可比我们的芯片还难造。要不您考虑一下跨界合作?我们格力研发个“胡锡进式AI”,专门负责在舆论场上“灵活表态”,肯定销量比空调还火爆!
老胡啊,我知道您写文章不容易,既要顾及“爱国情感”,又要展现“国际眼光”,偶尔还得“批判一下国内问题”以显示客观。但您下次再点评格力的时候,能不能先来我们车间看看?看看我们的研发团队,问问我们的海归工程师,然后再下结论?
实在不行,您也可以尝试一下直播带货嘛!听说您现在粉丝不少,要是哪天您售卖格力的空调,我亲自给您站台,咱们一起高呼:“支持国货,从购买格力开始!”——这肯定比您写文章批评我更有流量。
玩笑归玩笑,但有些事我得讲明白:
1. 格力欢迎海归人才,但核心技术岗位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这不是我定的规矩,是时代所迫。
2. 年轻人追逐梦想没错,但企业也要生存——要是人人都去当网红,谁来做实业呢?
3. 500亿造芯片不是赌局,而是中国制造的必经之路——您可以笑我“疯狂”,但别嘲笑中国企业的决心。
最后,感谢老胡同志的“监督”。您的文章,我会装裱起来挂在格力展厅,旁边再放台空调——毕竟,您的“观点”就如同我们的变频技术,冷暖自知。
顺颂时祺!
董明珠
2024年4月27日
于格力电器总部(芯片研发实验室隔壁)
来源:竹林听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