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超励志的视频:86岁的俞涤远爷爷坐在轮椅上,用平板电脑流利地切换英法日语对话,他每天雷打不动学外语,坚持1440天打卡,超越了99.99%的年轻用户。有人问他:“年纪大了学这个有啥用?”爷爷摆摆手:“腿脚走不动的地方,就让语言带我去看看。”这
前几天,我刷到一个超励志的视频:86岁的俞涤远爷爷坐在轮椅上,用平板电脑流利地切换英法日语对话,他每天雷打不动学外语,坚持1440天打卡,超越了99.99%的年轻用户。有人问他:“年纪大了学这个有啥用?”爷爷摆摆手:“腿脚走不动的地方,就让语言带我去看看。”这不禁让我深思,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我们还会学习吗?
很多人觉得,学习是年轻人的事,人老了记忆力减退,学东西慢,何必自讨苦吃?但科学家可不这么认为!浙江大学团队曾做过实验,让小鼠持续“思考”两个月,它们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明显提升。放到人身上也一样,每天半小时脑力锻炼,能激活大脑线粒体基因转录,延缓认知衰老。学习,就是大脑最好的“防老剂”。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老人都用行动证明了:年龄不是学习的阻碍。88岁“学霸奶奶”冯忆难,72岁重拾书本,自创记忆口诀,16年考了97场试,拿下3份学历;佛山67岁王阿姨,退休后学摄影、短视频剪辑,帮孙女拍的照片比专业摄影师还出圈 ;北京60后“斜杠老人”,在老年学堂学AI绘画、无人机操作,还能给孙子辅导编程。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怎么开始学呢?不妨先从“玩”入手,别把学习当任务。上海58岁张阿姨迷上短视频剪辑,每天用手机拍花鸟鱼虫,还开直播教网友养花。她说:“以前总觉得学习要正襟危坐,现在发现刷手机也能学出花样!”另外,家门口的社区老年大学也是个好去处,像北京六区试点的老年学堂,开设近50门课,学费全免;呼和浩特的私立中老年大学,下午3点上课,下课正好接孙子放学,十分贴心。家人的鼓励也能让学习更有趣,俞爷爷的孙女就建了个学习群,用表情包催他打卡,把学习变成了家庭游戏。
当然,不少老人一看到新技术就犯怵,这其实是“红灯思维”在作怪。怕学不会?试试“5分钟法则”,每天只学5分钟,像刷抖音一样轻松;怕被笑话?看看88岁冯奶奶,考砸过43次,照样越挫越勇;怕没地方学?抖音、B站上“银发博主”多如牛毛,80岁奶奶都能直播教做菜。
而且学习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学乐器能预防帕金森,弹琴时27个大脑区域同时激活;学外语降低痴呆风险,持续学外语的老人认知衰退速度慢35%;学非遗能延年益寿,歙县北岸镇老人学扎鱼灯、舞草龙,平均寿命比同龄人长3.2岁。
人生没有“毕业季”,变老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我们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年龄就只是个数字。下次去公园散步,看到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说不定她们刚上完AI课;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可能正在研究量子力学。 那么,你最近在学什么呢?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在慢慢变老的路上,你还会学习吗#
来源:金穗儿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