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这一代俗称被时代推着走的一代。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公路、从收音机到电视的变迁,但自己往往享受不多。
文/坦荡的山雀素材/王福德
(声明:作者@坦荡的山雀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大家理性阅读!
我叫王福德,六三年出生,地地道道的农民。
我们这一代俗称被时代推着走的一代。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公路、从收音机到电视的变迁,但自己往往享受不多。
布票、粮票、油票等贯穿整个六七十年代。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我们的常态。
一直到八十年代,实行分田到户,家里有了地,才终于能吃饱饭。
又过了几年,结婚生子。家里多了三个孩子吃饭,等交完公粮,粮食又不够吃了。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等孩子大了点,可以帮家里干些活。多少也减轻了我和妻子的一点负担。
九几年时,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我进了厂,家里的生活条件才慢慢开始改善。除去家里开销,攒下的钱买了家里的第一辆加油车—三轮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蹦子。
当时妻子,孩子都很兴奋,自己有车用着不仅方便还省力。那时村里有三轮车的并不多。到农忙时,也都互相帮忙,自家地里的庄稼拉完,就去给邻居帮忙。
那时邻里之间关系都挺好的,平时也是你帮一下,我帮你一下的。
后来渐渐的掀起了打工潮。一开始是年轻人出去打工,紧接着像我这样年纪的劳力也都出去找活干。
我所在的小厂效益不好,倒闭了,因此我也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活。
家里的几亩地留给妻子种,收割时请假回来,忙完就又出去打工。
一年到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就是农忙和过年回家。虽然常年不在家,也想家,但不可否认在外面确实比在家种地挣得多。
当然在工地上打工也累,但干什么不累?种地也累啊,靠天吃饭,从早到晚,一年的收成除去种子、化肥等赶不上在外打工几个月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也上涨的厉害。以前谁家要是有一万块钱都是富裕户,了不得。五六千块钱都能盖个顶好的院子。那可是我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虽然生活难,挣钱难,但只要踏实肯干,能吃苦生活还是很有盼头的。
要说这辈子让我感觉最难、最心力憔悴的事便是到了零几年以后,儿子大了,开始给儿子张罗对象的那几年。
在给儿子说亲之前,就用攒了几年的钱给他在老宅前盖了一座院子。
那时村里刚开始流行盖两层小楼,只不过盖的人家很少。当时问过儿子的意见,他说不喜欢爬楼,住惯了平房,就没有盖楼。
我也乐见其成,说实话盖两层,多花钱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后面老宅的采光。
房子盖好后,儿子也开始了相亲。为了方便儿子相亲,我还特意给他买了辆摩托车。那时村里热心肠的人很多,有年轻姑娘就给介绍。
我和妻子也不过多干预,只要人品好,其他的按他自己的想法来就行。
零八年中秋节前,儿子的婚事定了下来,订婚那天,为了给儿子撑场面,还借了一辆面包车。
亲戚朋友来的不少,家里人除了生病的父亲还有照顾他的母亲没来,其他都来了,很是热闹。
订婚结束后,我和妻子也放松下来,儿子也很高兴。特意跑到他爷爷床前,告诉了这件喜事。
我以为接下来就可以准备婚礼了,提前准备的话,也得小半年。
谁知道订婚没多久,儿子的订婚对象小庄就犯了病,精神状态很不好。说话神神叨叨的,当着儿子的面,给我妻子下跪。不仅儿子吓坏了,我和妻子也吓得不轻。
然后在媒人的陪同下,将小庄送到了医院,并通知了她的家人。
后来我和妻子,儿子一块去医院看她。当时小庄已经清醒,我妻子还安慰她,好了就行。
等到小庄出院后,主动来家里退婚,并把媒人也叫了过来。我和妻子询问儿子的意见,儿子沉默了一会,说:退吧。
事后,我和妻子问儿子为什么同意退婚?儿子心情有些低落地说道:怕结婚以后她再犯病,到时你和我不在家,就她和俺妈在家,俺妈一个人弄不了她。咱爷俩在外面干活也不踏实。趁现在还没结婚,还来得及。
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脸欣慰地对他说,你现在长大了,考虑事情也很长远。你说的我明白,说心里话,我和你妈也怕。你妈自己腿脚就不好,我整天担心着,若再娶个有病的儿媳妇,你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就是可惜了,小庄这孩子挺好的,挺合咱家人眼缘的,她也不让咱家为难,哪哪都好,就是她这个病咱不敢赌。
唉,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一年后,零九年,村里又有人给儿子介绍对象。这次介绍的姑娘比儿子小一岁,儿子也去看了。
初印象双方都没意见,再继续说事时,女方要求男方家里必须是两层楼。没办法为了儿子婚事能够顺利,我和妻子商量后,在盖好的房子上又加盖了一层。
就这样时隔一年,儿子再次订婚了。过年时还互相送了节礼。
只是我和妻子怎么也没想到第二次婚事也出了变故。订婚半年后,去女方家送好(结婚日子),才发现这姑娘在外面不是打工,而是宣传什么…就是结婚了也不生孩子。
我和妻子气坏了,当初给儿子说媒的人也很生气,他跟这姑娘家有亲戚,我们当初也是知道这些,才没有打听女方家。觉得都住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能坑我们吗?
估计说媒的人也没想到会这样,他觉得对不住我们,就将彩礼给要了过来,把婚给退了。
儿子的第二次退婚,让我们一家人的心情都变得很糟糕。
我跟妻子说,现在娶个媳妇怎么那么难。不是不合适就是事后出乱子。也不知儿子咋回事,婚事也太不顺了,亏的我们就一个儿子。
妻子瞅了我一眼说:那你跟咱大(爸)当初还嫌一个儿子少,还想要个作伴的。生老三时一看又是女孩,都唉声叹气的。
我被妻子说的哑口无言,这我也没想到啊,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娶媳妇压力这么大?以前有的家里都好几个儿子,不也都娶上媳妇了,哪像现在?
因为儿子的婚事,我和妻子愁的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直到父亲因病去世,也没能如愿看见唯一疼爱的孙子结婚生子。
一零年下半年,再次谈起儿子的婚事。这次很慎重,前后打听了一圈,都很满意。
临到订婚的前一天傍晚,天刚刚上了黑影(天有点黑了)儿子骑摩托车从镇上回家。
途中出了车祸,撞树上了。磕着了头,得亏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饭后喜欢遛弯,发现了他。抢救的及时,不然我都不知道我和妻子以后怎么活,幸好。
我们光顾着照顾儿子,其他的根本顾不上。至于原定的婚事,出事的第二天媒人就通知我们女方反悔,不同意订婚了。
我们理解,有这个顾虑很正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要儿子好好的,其他不重要,一切顺其自然吧。
到了一一年,清明前,母亲也被病魔夺取了生命。和父亲一样,临终前也没能看见孙子成家。
这些成了离世父母的遗憾,也成了我们活着的其他人的遗憾。
一二年,儿子二十五岁。年初,邻居大嫂来给儿子说亲,说的是一个离我家比较近的一个姑娘。
虽说儿子前几年的婚事都不顺,但年龄在这摆着,还是得提,得看。该打听的还是得打听一下,咱就说万一成了呢?
当然儿子出过车祸一事也没瞒着,让媒人给女方说了。女方问有没有后遗症,我们也是实话实说。
当时儿子彻底好了以后,去医院复查,检查以后医生说,对以后工作、生活都没有影响。
女方家也是爽快的人,顾虑打消后,就通知媒人说她们家对男方很满意,对房屋也没什么要求。
因为离得近,我家又在路边,给儿子盖的婚房从路上就能看到什么样。估计女方家也来看过,打听过。
儿子在经历过以前两三次不顺的婚事后,也变得格外慎重。
我和妻子让他自己想清楚,不要感觉自己年龄大了就急着想定下来,还得是自己心里愿意,真的相中了再定。
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子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对我和妻子说:爸,妈我想好了,就她了。
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儿子这次的婚事特别的顺利。
同一年,年初订的婚,年底就举行了婚礼。
到了一三年秋天,孙子出生。我这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夜深人静时,我对妻子说:真不容易啊,这些年我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睡的晚,醒的早,在外干活也不踏实,终于熬过来了。
妻子也说:谁说不是,这几年我没少抹泪。两个老人相继离世,儿子的婚事又这样,还有车祸,咱这个家呀,可不能再有事了。
我翻了个身,说,不会有事了,孙子都有了,以后家里会越来越好。
有了孙子,我干起活来更有动力了。我家的生活又回归了往日的平静。
我和儿子外出打工,妻子和儿媳在家种地看孩子。后来孙子会走后,儿媳也在家附近找了个活,每天早出晚归,妻子自己在家看孩子。
春去秋来,一晃到了二零二五年,我和妻子都六十多岁了。成了老头老太太了,有时候是真不想服老,但身体确实是大不如从前了。
孙子们也都搬去了城里,那里上学方便。我和老伴留守在老宅,依然种着那几亩田地。
儿子也不止一次的想让我们去城里住楼房,我们不想去,舍不得老宅和田地,都到这个年龄了,也不想挪窝了。再说楼房哪有老家院子方便,养养鸡,喂喂狗,多自在。
每天听着村里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心里感觉无比踏实。
就是一照镜子,望着头上一根根白发,忍不住感慨道:时间过得是真快啊!二零二五年了,也不知还有几个十年,现在出去打工,人家要看身份证,满六十就不要了,想想真是心酸。
六十年代的人啊,真是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嘴上总唠叨着“老了,干不动了”,可又闲不下来。
都说“一辈不管两辈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可还是不放心呐。
只有看到儿女们过得好,我们老两口心里才安心、踏实。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