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同时也有行业观点认为,牛奶整体生产量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牛奶彻底卖不掉。实际上,牛奶并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产品品类在分化,精细化。部分乳企的创新产品这两年快速增长正是验证。他们在困境中找到了突破口,也借此实现了营收、利润的上涨。
作者丨内参君
编审丨橘子
近两年,“牛奶难卖”成了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实际上,近两年部分乳企的财报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牛奶难卖这件事。
但同时也有行业观点认为,牛奶整体生产量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牛奶彻底卖不掉。实际上,牛奶并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产品品类在分化,精细化。部分乳企的创新产品这两年快速增长正是验证。他们在困境中找到了突破口,也借此实现了营收、利润的上涨。
例如,刚刚发布2024年财报的新乳业,就交了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
业绩亮眼,
2025年有望再突破
近日,新乳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新乳业实现营业收入106.6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38亿元,同比增长24.8%;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14.91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新乳业连续五年实现利润的双位数增长。
数据还显示,在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6.25亿,收入规模同比提升,归母净利润1.33亿,同比大幅提升48.46%,净利润率5.25%,同比增加1.69%,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1.6亿,较同期大幅改善。这也说明,在2025年一季度,新乳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2024年新乳业的营业成本也得以实现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新乳业的营业总成本98.83亿元,同比减少5.4%。值得注意的是,新乳业在其他各项支出减少的时候,唯独对研发费用进行了增加。数据显示,新乳业2024年研发费用为0.49亿元,同比增加4.3%。
此外,2024年,新乳业销售净利率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较期初下降5.86个百分点,出现明显下降。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成本优化与科研发力,新乳业实现了2024年及一季度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展现了其在乳制品行业中的持续增长。而一季度利润的快速增长,也为新乳业2025年全年及五年战略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方证券相关分析师认为,新乳业产品结构仍在持续升级中,或继贡献毛利率增长;预计2025年净利率将同比正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新乳业五年规划提到23-27年净利率翻番,当前来看公司执行力强,净利率提升情况符合规划。原因在于,新乳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高端低温产品将维持较快增速;负债率持续降低,财务费率降低;其他费用也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公司重视研发,积极推新,新品维持双位数以上收入占比,有利于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雪球平台相关投资者认为,凭借低温赛道深耕、高效供应链及研发创新能力,新乳业在中长期规划下有望实现盈利跨越式增长,看好其战略执行与估值修复空间。
重视科研,
聚焦消费需求
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行业面临供需结构再平衡的深层挑战。随着消费趋势进一步改变,传统乳制品消费增长趋缓与新兴乳品需求释放不足并存,供需错配压力持续显现。在此背景下,激发乳品消费潜能已成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核心抓手。
通过2024的财报,我们可以看到新乳业到底是如何抓住市场趋势,实现利润大涨的。
具体到品类来看,新乳业一直坚持“鲜立方战略”,通过聚焦自身核心产品,顺应消费趋势进行产品迭代;同时精耕渠道,挖掘增长点;强化“鲜”能力,夯实核心品类增长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价值。
基于上述战略,新乳业的低温奶品类实现增长。报告期内,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均取得中高个位数增长,低温品类占比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新乳业深化"鲜酸双强"战略布局,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全渠道渗透实现品类价值突破。通过"低温突破+常温协同"的立体化运营,新乳业特色常温产品线借力创新包装设计及下沉市场渠道深耕,同样形成显著增量贡献,彰显出多品类矩阵的协同增长效应。
具体来看,在低温鲜奶领域,新乳业依托24小时鲜牛乳等明星单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高端鲜奶及功能型低温乳品同比增长达双位数。
需要提及的是,新乳业的科技实力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优质乳工程”开展10年,新乳业是作为全国首家参与推进、并取得优质乳工程验收通过的企业。不仅全面提升从牧场到餐桌的品质实力,推出了代表中国乳品优质与新鲜标杆的“24小时”系列鲜奶。此外,新乳业还参与制定了31项标准,积极交流和推广“优质乳工程”实践经验。
也基于强大科研实力,新乳业才得以不断的对产品进行精细化迭代并取得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新乳业新品收入占比连续4年保持双位数。
例如,聚焦控糖减脂、DIY代餐以及出行便捷的“初心”酸奶系列就得以实现双位数增长。再比如主打健康代餐的“活润”酸奶增长超20%。
此外,朝日唯品的“伯爵酪乳”也同步实现港澳市场首航,迈向更广阔市场。2024年新乳业旗下“24小时”鲜牛乳中高端系列占比持续提升,收入同比增长超15%。
作为科技营养食品企业,新乳业依托生物科技与数智化双轮驱动,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在生物创新领域,公司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基地,建成2000余株特色菌株资源库,攻克太空诱变育种、菌株代谢调控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FZLL工业发酵剂、即食型"菌小方"等产品实现产业化。2024年斩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全年申报专利37项(发明专利14项),授权专利19项(发明专利8项),夯实生物科技护城河。
数智化转型方面,构建"鲜活go"智慧营销平台和"鲜活源"食安管理平台两大中枢,实现用户运营、供应链管理等9大业务场景数字化重构。同时,新乳业还积极拓展RPA、AI技术在财务、生产、研发、食品安全等多职能关键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价值营销,
打通“最后一公里”
除了通过科研实力,不断迭代产品,切中年轻人需求外,新乳业对于产品的销售也有着独特理解和方法论。
一方面,是强化品牌价值,积极营销,创造有价值的内容,让品牌与用户形成更具信任的有效沟通。
这样的案例,2024年,新乳业做了很多。例如,新乳业携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开展"探源新质生产力"系列直播,通过云端直击朝日唯品有机牧场、数字工厂及极鲜供应链,立体展现"种养加"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播放近800万,实现品牌信任度与消费认知的双向提升。
同时,借势中国极地科考40周年,"24小时"鲜奶品牌深度绑定"突破、坚持、热爱"的极地精神,推出南极磷虾、帝企鹅主题限定包装,联动微博、抖音传播矩阵。旗下"今日鲜奶铺"联名永乐宫IP,将千年壁画艺术融入乳品包装设计,斩获麒麟国际创意节全场大奖及长城奖铜奖,带动抖音年卡销售翻倍、小红书粉丝增长90%。
此外,在场景化营销领域,新乳业旗下"初心"品牌创新构建"轻生活五维体系",围绕都市人群的轻食、轻体、轻消费需求,通过沉浸式内容营销强化"自然轻负担"价值主张,相关产品线年度复购率提升37%。系列举措印证新乳业"科技+文化+场景"三位一体的品效合一战略。
另一方面,是对于渠道的深度理解和精耕。
行业竞争不管如何激烈,扎扎实实做渠道,做产品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好收获。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营销和迭代产品是新乳业年报及第一季度有所突破的原因之一,但销售渠道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此前,新乳业持续发力DTC核心渠道,以此构建起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立体服务网络。通过DTC战略深化"鲜、亲、透"价值主张。同时,其自主研发的"鲜活go"智慧配送系统已覆盖141个市县,实现"48小时开始配送、早晨7点鲜奶入户"的极速时效,配合智能鲜奶柜、社区征订等创新模式,形成"全域+即时"的服务矩阵。
在终端建设方面,500家数字化形象店全面实现门店在线、商品在线、订单在线、会员在线、结算在线"五在线"运营,通过技术赋能"附近门店"即时配送。重点打造的"24小时鲜奶工坊"创新"现打鲜奶+健康膳食"体验场景,结合自研小程序实现"鲜奶+烘焙+益生菌"智能搭配系统,赢得多方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新乳业全域数字化用户同比双位数增长,私域的企微用户持续增长,提升品牌和消费者的直接互动。2024年“618”及“双十一”期间,新乳业销售再创新高,销售额同比达到双位数增长,除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持续表现良好外,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实现了强势增长。
结语
产品创新力、渠道渗透力、品牌营销力与供应链掌控力的深度协同,构成了乳企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支撑。新乳业的实践或表明: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唯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技术革新为支点,以全产业链效率提升为底座的企业,方能实现可持续的价值跃迁。对于真正践行长期主义、坚持创新驱动的企业而言,每一次行业调整期都将是锻造竞争力的新起点。
来源: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