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公益想破脑袋的AI竞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10:13 1

摘要:技术公益是一个寄托着美好愿景的概念:一方面是以硬核科技赋能公益,另一方面是以公益的价值观推动技术向善。而作为前沿技术的人工智能,如何加持公益事业并推动公益创新?

打破传统公益认知的瓶颈,给出天马行空的答案

AI合成 图编/张旭

技术公益是一个寄托着美好愿景的概念:一方面是以硬核科技赋能公益,另一方面是以公益的价值观推动技术向善。而作为前沿技术的人工智能,如何加持公益事业并推动公益创新?

对于这个问题,技术大厂在几年前就做出了探索。2021年,腾讯发起了“Light创造营”挑战赛,打出了“AI,让美好现在发生”的口号。这项蕴含着奇思妙想的赛事,如今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年头,为AI赋能公益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公益需要AI

眼前的人笑了,代表着他很开心。掉眼泪、嘴角下撇,则代表着他正伤心难过。

这样的常识,孤独症儿童却难以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们在社会性交往能力上存在明显缺陷,读不懂表情,无法顺利与人交往,这种障碍也导致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

2019年,刚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任教的范敏,决定申请开启一个实验室,设计产品,帮助孤独症孩子们读懂表情。

她策划设计了一款叫做“Emoland情绪王国”的产品。它是一个用动画搭建的世界,目前已经搭载三个章节的故事,分别对应“学校”“生日会”“游乐场”的对话场景。

Emoland系统界面。

“今天,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很多小朋友,都上幼儿园。”

“去幼儿园有很多方法,有时候,小朋友们搭乘公交车去幼儿园;有时候,小朋友们坐私家车去幼儿园;有时候,小朋友们走路去幼儿园。”

“在幼儿园门口,小朋友们会遇到老师和小伙伴。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和小伙伴,礼貌地打招呼问候。”

在这个动画里,人物动作缓慢,配音语调轻柔。更重要的是,台词需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几个关键词。这么做,为的就是让孤独症孩子更容易理解。在简单的对话中,孩子们可以看到,几个动画人物做出开心的表情,传达他们的情绪。

除了让孩子们通过听故事、做判断题来学习表情以外,团队还研发了动画游戏,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人物的五官,拼凑出一张表达对应情绪的脸。在范敏的设想里,还应该让孩子们模仿表情,再让系统判断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个表情的含义。也就是说,要把模仿学习设计成Emoland的核心功能。

而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用到AI人脸识别。

最初,范敏找到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的一位做情感计算研究、拥有人工智能学科背景的老师,协助开发系统所用的AI模型。但如果要把系统开放给大批量的孩子,做更细致准确的微表情识别,就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和时间来训练一个强大的AI,而这不在一个小团队的能力范围之内。

2024年,一位老师给范敏发来一个信息:腾讯举办一个名叫“Light创造营”的比赛,正在征集第四届参赛者。

“本次加码开放腾讯云端领先技术能力,为公益开发者提供了七大数字化工具,包括AI、安全、音视频、智能客服、数智人、智能翻译和云开源等技术,进一步降低公益事业参与门槛,为技术公益注入丰沛动力。”赛事相关文案中这样写道。赛事方还会为优秀小组提供10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奖金。

成熟的AI接口,支持资金,以及公众曝光度,这些都是Emoland团队所需要的。于是,范敏发送了报名材料。

来一场头脑风暴

Light创造营诞生于2021年,起初名为“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2019年,腾讯发布了“科技向善”的战略,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加快了科技与公益连结的尝试。在推出Light创造营的同一年,腾讯也发起了技术公益创投项目。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创造营更聚焦于AI。

Light创造营由腾讯的两个部门共同发起:一是腾讯公益基金会,二则是如今已经成为腾讯内部三大AI团队之一的优图实验室。优图团队已经组建了17年,从最初的图像编辑、图像压缩,到AI人脸识别、OCR(文字识别)等技术,团队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腾讯产品的很多场景,比如微信支付的人脸识别,背后就有优图的技术支持。

第三届Light·技术公益创造营项目路演。

此前优图在公益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2017年开始,他们先后与民政部、四川警方合作,通过AI算法模拟图像及人脸识别功能,协助警方找回了7名被拐10年以上的孩子。2019年,优图又联合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发布了一款“AI手语翻译机”,帮助听障人士进行交流。

但这个过程也相当周折。比如,仅就AI手语翻译机而言,手语有许多种方言,生产一套标准化的动作识别翻译系统,难度非常大。这也让优图团队意识到,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并非仅依靠强大的技术能力就能够畅通无阻,一个团队的力量,也难以解决很多问题。

所以他们就想到,能不能面向全社会征集AI+公益的好点子,来一场头脑风暴呢?

Light创造营就这样应运而生。“优图希望做技术向善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事,而基金会又想要在公益和社会创新场景里面,找到新的技术可能性。从内部合作来说,我们两方是一拍即合。”腾讯公益基金会技术公益负责人张艺竞告诉《中国慈善家》。

腾讯提供技术,把成熟的AI接口开放给参赛者;来自社会组织和各个高校的参赛者,则负责提供好的创意,加上技术能力,实现解决方案。理想状态下,它将是科技力量和人文关怀通力合作的场景。

第一届比赛吸引了663支队伍、近3000名选手参赛。其后的几届比赛,参赛队伍数扩大到1000支以上。优图实验室产品经理戚蕴至今依然记得,在第三届比赛里,有一个原本已经被淘汰掉的技术团队,后来找到了一个有好的公益创意却不懂技术的小白,双方重新组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奖。这个案例也充分体现了比赛的意义。

范敏领衔的Emoland项目,在第四届比赛的数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创新公益大奖,同时也拿到了专项扶持资金与技术支持。团队与当届合办方之一——宋庆龄基金会签订了共计40万元的合同,制作针对孤独症儿童干预治疗的相关动画。今年3月,Emoland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人机交互领域顶尖期刊《国际人机研究》上发表了。目前,团队正积极推动与太原市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的合作,让那里的孤独症儿童试用动画系统。

范敏告诉《中国慈善家》,引入人脸识别、通过对动态表情的捕捉来识别情感,只是第一步。“如果我们能够收集到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大量数据,未来就可以为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可能。”

AI挖潜

判断项目是否足够优秀,依据是什么?

在赛事方看来,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看它关注的议题的紧迫性;第二,它所选择的AI技术是否恰当并能解决问题;第三,它运用的技术模型或方法有无特别优势。

AI在公益领域的应用,目前常见的形式,是点状地弥补公益链条上的缺口。比如一场倡导活动中,需要一个和用户互动、问答的环节,AI就可以快速生成题库。另外,在公益项目中各类数据采集整理和资质审核的工作,如果引入AI,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届挑战赛举办下来,入选的议题囊括各个公益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保护等等。但到了今年的第五届,主办方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尽管呼吁大家创新,但同一个议题下的技术方案,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

“如果一直重复以前的设置,大概率今年看到的还是趋同的技术方案和路径。”张艺竞说。“所以今年我们就想着要更开放一些。”

易行开发团队讲述如何应用AI帮助走失老人。

于是,第五届比赛做出了两个比较大的调整:一是参赛者仅面向高校队伍;二是不再限制议题,只要符合“AI+社会公益”就可以参加。之所以限定在高校参赛者,是因为主办方看重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希望他们能够打破传统公益认知的瓶颈,给出更加天马行空的答案。

目前,“AI+公益”还大多停留在快速复制已有的工具模式,来提高生产力的阶段。但其实,如何创新生产方法,才是未来AI+公益应当着力挖掘和研究的问题。腾讯在办赛的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将“点”串联成“线”,以“线”穿透整个垂直议题,形成突破。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从一开始就与AI技术表现出高度契合的议题。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iDOLPHIN爱海豚”项目,曾经在Light创造营和技术创投中都受到青睐。中华白海豚的识别,需要靠科学家们捕捉他们露出水面的背鳍图像,再人工进行识别。这个项目为其引入“人脸识别”功能,通过AI快速完成图像的数据分类。爱海豚还制作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小程序,普通人也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海豚背鳍照,为数据库作贡献。

为了掌握一个物种在一片区域内的行踪,科学家们经常要长时间架设相机、采集大量图像,再花费数个月的时间,筛选、标注、分析几十万份照片与视频中的动物身影。有没有可能结合几个物种已识别的数据和经验,训练出一个AI模型,在未来可以对各个类型的物种都做出高精度的判断?

在内部技术人员们的努力下,腾讯推出了一款自主研发的视觉基础模型——“万物识别YOLO-World”。它不仅已经具备处理大量物种类别影像的能力,还可以凭借其语义理解与零样本能力,去检测从未见过的动物。这对野生动物监测,尤其是珍稀动物监测,具有极大的意义。大量的自然场景图像预训练,让这个模型在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中也能稳定检测野生动物,也即拥有较强的鲁棒性——指模型在面对各种不同的干扰、变化时,仍然能够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

此外,这款模型结构简单,拥有高推理速度的同时,还将运行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搭载YOLO-World的设备,即使在野外严苛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较低能耗,持久稳定地履行监测职责。

在未来,野外珍稀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或许真的有可能因为AI加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长和共创

五年过去,并非所有的获奖项目都还保持着活力。一些参赛时搭建起的小程序,如今似乎已经鲜有人问津。

Light创造营旨在启发创意、推动创新,而不在于对项目的长期投入。“比赛结束后,我们会为他们继续支持技术接口,也解答他们关于技术问题的咨询。但是每个项目后续的发展,有赖于项目成员的决心和能力,以及相关地方的支持水平。” 张艺竞说。

一场赛事、一次资助的能量是有限的。在3月27日《中国慈善家》影响力研究院主办的“畅想公益大模型”沙龙上,腾讯SSV数据与算法中心负责人张骁提到,公司扶持项目与组织的最终目标,是“行业共建,互惠互利,不需要腾讯长期输血”。

优图实验室产品经理戚蕴也提到类似的想法:“如果一个项目一味地去依靠某一个平台或机构,其实它走得会比较艰难。一旦资助停止,项目大多做不下去。”

借助腾讯AI技术诞生的iDOLPHIN小程序,是AI助力野生动物保护的典型例子。

但Light创造营所播下的种子,也有不少生根发芽,并逐步长成参天大树。比如,在第三届比赛拔得头筹的,是一个名叫“犀盐守护”的老年人反诈项目。项目的发起方——山东犀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其创始人彭建辉经常受警方委托,利用网络技术寻找诈骗犯。在看到老人频繁被骗之后,彭建辉决定拿出一笔钱,专门成立研究反诈服务的“犀盐”公司。

接入Light创造营提供的AI接口以后,犀盐产出了一款高精准反诈分析模型。它可以用文字识别等技术监控老人收到的短信、二维码、电话记录以及App活动,分析风险后发出事前预警,来拦截有可能危及银发群体的诈骗行为。搭载此模型的反诈系统,在当地公安的支持下,在日照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截至2024年7月,该系统已帮助老年人避免网络诈骗2990余次,及时拦截诈骗行为率高达98%,协助警方破案20多例,抓获嫌疑人40余人,挽回损失5400万元。

“我的办公室已经快和派出所差不多了。”彭建辉开玩笑说,“老人们会上门求助,民警也会拉着受害人来我们办公室。”

最近,犀盐团队发现,生成式AI伪造图片正在成为高发的诈骗手段。于是,他们又去找优图实验室,希望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这方面的合作,正在逐步展开。

这就是AI+公益的理想场景。

作者:龚怡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张旭

来源:中国慈善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