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6日上午,“通漕天下 开运大吉”—“开漕了”2025年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三庙一塔盛大举行。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秉承“运河文化赋能思政教育、运河学子投身文明实践”理念深度参与和融入本次活动,以
4月26日上午,“通漕天下 开运大吉”—“开漕了”2025年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三庙一塔盛大举行。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秉承“运河文化赋能思政教育、运河学子投身文明实践”理念深度参与和融入本次活动,以丰富的思政教育实践为千年运河注入时代活力。北京市通州区领导、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学校等“联合体”成员单位领导,以及京内外运河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开幕仪式。
开幕式上,“联合体”正式发布“运思践学”数字导览平台1.0版本。该平台以追溯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为核心,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趣味实用兼具”的育人新模式,首期汇聚大运河通州段实践教学打卡点,集地图概览、线下打卡、线上课程学习、活动公告发布、学习成就积累等功能于一体,为大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沉浸式运河文化体验。同步发布的“运河星推官”短视频大赛、“运河时空胶囊”微故事大赛等五项面向师生的主题赛事,将通过多元创作形式推动“运河思政”十大行动项目落地,激发青少年传承运河文化的内生动力。
当日,“运河学子百村行”活动正式启动。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懿、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贠天祥、通州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西雪莲、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北京学校副校长程岚共同登台启动项目。活动规划主题宣讲、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九大行动,组建22支大中小学生实践团,常态化深入通州区22个乡镇街道,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共建,通过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实践调研等形式,让运河文化“扎根”乡村,为基层治理与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在漕运码头与漷县牡丹园两大分会场,“行走运河课堂”实践教学直播接力活动同步展开,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副主任付树华与主会场连线,介绍了本次教学活动内容背景。漕运码头上,两艘游船搭载着“联合体”五十余所大中小学的师生,从漕运码头启航,共同开启一堂“运河行舟”思政课。北京物资学院运河研究院朱群芳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越老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程伟教授、潞河中学刘晓丹老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宫孟英老师、北京学校谷香吟老师、北京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田贺老师、张家湾中学王阳老师、运河中学王秀娟老师、贡院小学吕栋梁老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王嘉美老师分别从非遗文化、历史故事、传承创新等不同角度,深入解读大运河文化,形成“大中小学纵向衔接、课堂内外深度融合”的立体化教学场景。在运河畔的漷县牡丹园分会场,“运河牡丹”沉浸式教学活动同步进行。北京物资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森巴提·阿山,带领大中小学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思政课,师生们依托“国色芳华”项目,将牡丹文化意象与运河历史脉络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非遗手作、情景宣讲等多元形式,在自然景观中搭建“可观可感可悟”的思政课堂,让千年运河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精神在体验中浸润人心。
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创新示范联合体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挖掘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素材、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未来,“联合体”将多维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致力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河思政"育人模式,让承载中华文明基因密码的运河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焕发时代生机,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