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贺贫》:“贫”,可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15:24 2

摘要:《叔向贺贫》主要以“宣子忧贫,叔向贺贫”为问题展开论述。通过栾、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的观点,并将宣子与栾武子进行对比,道出可贺原因。又进一步指出“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可吊”的中心论点。

文|佟安凤(贵州)

《叔向贺贫》主要以“宣子忧贫,叔向贺贫”为问题展开论述。通过栾、郤两家的事例说明“贫可贺,富可忧”的观点,并将宣子与栾武子进行对比,道出可贺原因。又进一步指出“不建德而忧贫则不但不可贺,反而可吊”的中心论点。

在叔向的观点里,德行建立远大于财富。如果一个人仅为财产不足发愁,而不去构筑德行的高楼,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无尽忧愁。回顾本文,文中的德行范围广泛,但更多强调的是自律,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弘扬与践行。如栾武子之“贫”:表面是物质匮乏,实则是“以德御富”。他虽祭祀器具不全,却能通过自律、施德、守礼,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家族绵延的根基。这种“贫”是主动选择,是对欲望的节制,更是对更高价值的追求。郤昭子虽富可敌国,连用人也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但他却依仗财产与势力在晋国过起了极其奢侈的生活,最终导致被陈尸于朝堂,宗族被灭绝而无一人同情。这也说明无德之富如同沙上建塔,再辉煌也难逃倾覆。因此,真正的“富”应是以德为基,物质为用;若本末倒置,则富者愈危,贫者反安。

德行既是一种跨越代际的馈赠,也是对人性弱点的克制与对长远利益的守护。一个人若在德行方面没有建树,即便家财万贯也不长久。它就像建房子,只有地基扎稳了,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留给后代的,也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文中提到的恒子,怀子,他们都是栾武子后代,但二人性格皆不同。恒子是一个骄傲自大,贪得无厌之人。怀子则主张推崇栾武子的品德,怀子是恒子的儿子,但前者因栾武子的余德而避免了灾难,后者却遭到了恒子罪孽的连累。这一点也表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树,后人遭殃。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有约束,也是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国由无数个小家组成,一个小家中又会涌现出千千万万像栾武子这样的先辈。也正因为他们的表率,子孙后代才会深受影响,随之带来整个家族的绵延,国家的发展。因此可以理解,叔向之所以强调德行,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二字背后的长远之道。德行,既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传承的必要条件,亦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根源所在。

文中宣子的“贫”,是思想上的一种自律,而非现实意义上的贫穷。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启示世人,在一个人身居高位,实现财富自由时,更要不断约束自身,在德行上有所建树,让精神根基永远流传,使之不断转化为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另一方面,在当代,对多数普通人而言,生活需要柴米油盐。贫,是多数不快乐的根源头。钱,既是一个人挺直腰杆的底气,也能解决生活中百分之九十几的困境。但其实换个角度,财,也会让人利令智昏,做出许多不理智的选择,如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系列违法犯罪行为。

但与其说是财惹的祸,不如说是人的欲望作祟,分不清“需要”与“想要”的区别。以至于常将幸福等同于物质占有,但真正的富足感往往源于创造、分享与成长。如栾武子的“祭祀器具不全”,反而让他专注于传播德行、建立功业,这种“匮乏中的丰盛”就值得人深思。这几天我正因为服务地补贴微薄,生活质量提不上去而陷入“贫”的困扰。但今天冷静下来看了这篇《叔向贺贫》的古文后,整个人便如春风般受到了启迪,思维也瞬间变得豁然,这才明白原来是自身欲望在作祟。有时候,欲望,会产生动力,也会让人陷入内耗,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区分“想要”和“需要”,去判断并引导自己向积极的方面践行。忽而发现,人能知足其实是件幸福的事,知足了,快乐就来了。

真正的“富贵”在于精神的丰盈与德行的不朽。也愿我们能如栾武子般以德筑基,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中,能走出一条“贫而不困,富而不骄”的人生之路。

来源:作家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