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波兰外长提醒俄国人 “你们还能不能守住海参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16:22 3

摘要: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承载着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记忆。西科尔斯基刻意使用“海参崴”这一中文旧称,实质是借用历史伤疤对俄罗斯进行心理战。其逻辑在于:通过强调该地曾属中国的事实,暗示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存在“历史非正义性”,进而质疑其领土合法性。这种策略类似立陶

近日,波兰外长在议会年度演讲中谈及俄罗斯的领土扩张野心,提醒俄国人 “最好问问自己,你们还能不能守住海参崴?“,引发议论。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承载着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记忆。西科尔斯基刻意使用“海参崴”这一中文旧称,实质是借用历史伤疤对俄罗斯进行心理战。其逻辑在于:通过强调该地曾属中国的事实,暗示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存在“历史非正义性”,进而质疑其领土合法性。这种策略类似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即通过历史议题撬动大国关系的敏感神经。


当前俄乌冲突陷入胶着,北约亟需打破战场僵局。西科尔斯基的言论意在挑拨中俄:

一方面,通过提及海参崴,将俄罗斯的战略关注从乌克兰战场引向远东,制造其“多线承压”的困境;

另一方面,借历史争议挑动中俄关系,试图瓦解“中俄背靠背”的战略协作。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反击堪称精准——她未直接回应海参崴问题,而是将话题引向北约内部的格陵兰岛归属争议、法国新喀里多尼亚乱局等,揭露西方阵营的“家务事”,反而让西科尔斯基的挑衅显得苍白。

西科尔斯基的言论暴露出西方政客的双重标准:他们可以肆意篡改历史(如北约东扩违背对俄罗斯的承诺),却对他国历史记忆进行工具化利用。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将历史问题简单化为情绪宣泄,则可能被外部势力利用。中俄已通过《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等文件解决领土争议,官方层面的务实合作远比历史纠葛更重要。真正的爱国,不是沉溺于“如果当年……”的假设,而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的战略定力。当波兰外长用中文发音提及海参崴时,国人更需铭记:发展才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终极钥匙,而中俄关系的稳定,正是破解这类历史困局的关键变量。

来源:台海怒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