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去医院,面对各种病症,尤其是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通常就要面临做一大堆检查的情况。这不禁让患者和家属心生疑惑,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检查项目?
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发现,一去医院,面对各种病症,尤其是像肺癌这样严重的疾病,通常就要面临做一大堆检查的情况。这不禁让患者和家属心生疑惑,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检查项目?
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开展临床治疗前,确实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且细致的检查。那么,究竟要做好哪些检查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雨桃教授表示,在肺癌的初诊初治阶段,患者常常会问:“这个病长在肺上,为什么还要让我做那么多其他检查?”这是因为肺癌虽然起源于肺部,但它存在远处转移的风险,可能会影响到脑部、骨骼、肝脏、肾上腺等多个部位。因此,在初诊初治之前,完善全身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肿瘤的范围,了解病情是否已经播散到其他部位,以便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期。
例如,胸部 X 光片可以初步观察肺部的大致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肿块或阴影。就像曾经有一位患者,在常规体检中进行胸部 X 光片检查时,发现了肺部的异常阴影,从而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了线索。再者是胸部 CT 扫描,这能更为清晰、详细地呈现肺部的结构,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有研究表明,胸部 CT 扫描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支气管镜检查,它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部的情况,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曾经有学者对大量肺癌病例进行研究,发现支气管镜检查在明确肿瘤类型和分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除了全身影像学检查以外,肺癌初诊初治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功能状态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病毒指标检测、心脏功能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这些功能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如果发现某些器官功能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后续治疗方式或药物的选择。因此,这些检查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病理学检查至关重要。对于肺癌而言,病理学确诊是诊断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而穿刺活检则是实现这一确诊的必要手段。通过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后,病理科医生会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以判断穿刺取得的组织是否为恶性肿瘤。若确诊为恶性,需进一步确定肿瘤是否为肺部原发。因为除了原发性肺癌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也可能转移至肺部。病理科医生依据病理检测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明确肿瘤的原发灶位置。
此外,还要进一步划分具体的病理类型,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腺癌、鳞癌等)或小细胞肺癌(SCLC)。在明确病理分型的基础上,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更精细的基因检测。这是因为某些肺癌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变异,这些基因靶点的存在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机会。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靶向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之,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全身影像学检查、功能状态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总之,要相信医生,每一种检查手段都不是白做的。
来源:医悦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