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上次大模型备案问答第二期更新后,大家催更已久的算法备案第二期来啦!我尽量选择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做批量回答系列,如果平时的文章没有贴切解决大家的问题,以后这个回答系列还会继续更新,大家可以把咨询的问题在评论区或后台告诉我。
继上次大模型备案问答第二期更新后,大家催更已久的算法备案第二期来啦!我尽量选择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做批量回答系列,如果平时的文章没有贴切解决大家的问题,以后这个回答系列还会继续更新,大家可以把咨询的问题在评论区或后台告诉我。
part1:只要是APP就一定涉及算法吗?一定要做算法备案吗?
答:一个APP肯定有程序功能,要实现这个程序功能肯定就涉及算法,具体涉及的算法类型还要具体分析。涉及算法的APP是一定要做算法备案才能上架各大应用市场的。
part2:算法备案是先公示还是先出备案号呢?
答:算法备案公示信息和备案号是同时展示的,备案号也要等到公示信息才知道。
part3:算法备案是否意味着绝对安全?备案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答:通过备案只是产品合规的门槛,后续仍需持续关注算法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审计,防范数据泄露及算法偏见等风险;算法功能和应用场景变更时,需要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必要的要做算法变更。
part4:我的算法涉及未成年人相关内容,备案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答:涉及的内容需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额外提交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方案,并说明如何防范不良内容生成。
part5:AIGC类产品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做算法备案比较好?
答:AIGC产品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算法备案。这意味着,一旦您的产品开始向中国境内的公众提供算法推荐服务,您就需要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备案手续。建议尽早启动备案。
part6:怎么判断算法推荐技术是否具备社会动员能力?
答: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中指出: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下列情形: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该定义中对于“社会动员能力”的界定可以概括为“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对该判断标准及具体的适用还要根据产品具体分析。
part7:生成合成类算法跟其他算法备案类型有什么不一样?
答:从管理规定上来看生成合成类算法受制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两个规定,其他4个类型的算法只需要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不受制于这个深度合成管理规定。
从产品表现上来看,生成合成类需要用户提交一个信息,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系统合成生成一个东西给到用户客户端,而其他的算法是不需要这样的。
part8:如果备案被驳回,你们会协助重新提交吗?额外收费吗?
答:我们服务的客户都是一次性收费服务,没有额外收费的,如果备案被驳回,我们会根据驳回原因修改后重新提交,直至备案通过。
以上就是本期咨询内容解答的常见问题,有一些详细的备案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能需要进一步沟通,包括:
您的算法属于什么类型?应用在哪些场景?算法目前服务的用户群体是否涉及特定敏感人群(如未成年人、老年人)?目前是否已上线服务,还是计划新开发?需要根据您的情况定制个性化备案方案,有其他备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或后台滴滴~
下期想看什么内容欢迎留言!
来源:Ai产品备案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