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信部出手禁吹牛!车企的‘L4自动驾驶’忽悠到头了?”方向盘后必须坐人、时速不能超60km、雨雪天直接趴窝——就这,某些车企也敢叫“L3级自动驾驶”?更奇葩的是,L4的宣传海报都满天飞了!难怪工信部紧急发文:禁止夸大宣传,违者重罚。
“工信部出手禁吹牛!车企的‘L4自动驾驶’忽悠到头了?”方向盘后必须坐人、时速不能超60km、雨雪天直接趴窝——就这,某些车企也敢叫“L3级自动驾驶”?更奇葩的是,L4的宣传海报都满天飞了!难怪工信部紧急发文:禁止夸大宣传,违者重罚。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早就泼过冷水:“L3级智驾商用至少还要等3-5年。”可现实是,有的品牌连L2都没玩明白,就敢在广告里写“无限接近L3”。更有甚者,直接跳过L3吹嘘L4,这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营销骗局?
2023年国内在售车型中,78%宣称具备“高级辅助驾驶”,但真正通过工信部L3测试牌照的车型数为零。某新势力车主吐槽:“说好的自动变道,遇到加塞立马‘甩锅’给驾驶员,这算哪门子自动驾驶?”
车企为什么集体“放卫星”?看看销量榜就懂了。带“高阶智驾”标签的车,均价能上浮30%,消费者愿意为“未来感”买单。但把L2+包装成L3,和把面粉当燕窝卖有什么区别?德国奥迪曾因过度宣传自动驾驶被罚8亿欧元,国内某些车企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安全不是儿戏:美国IIHS数据显示,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的事故率比人工驾驶高40%。上海高架“自动驾驶”追尾工程车、深圳车主开辅助驾驶撞护栏……血淋淋的案例就在眼前。当车企把“自动驾驶”当卖点时,有没有想过出事后谁背锅?
更可怕的是行业内卷。你吹L3,我就吹L4;你标榜“城市NOA”,我就宣传“全场景通勤”。某车企高管私下说:“都知道在玩文字游戏,但谁先停手谁吃亏。”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会毁掉整个智驾赛道。
看看隔壁手机行业吧!当年“八核处理器”“1亿像素”的噱头,如今只剩一地鸡毛。汽车行业若走上这条老路,恐怕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特斯拉FSD折腾了8年还没实现L4,国内某些企业凭什么两年就“弯道超车”?
消费者不是小白鼠:花真金白银买“期货功能”,等到的可能是永远无法OTA的承诺。广州某维权车主举着标语怒吼:“宣传页上的自动泊车,三年了还没更新!”当技术跟不上营销,再炫酷的PPT都是空中楼阁。
工信部这剂退烧针来得及时。德国早在2017年就出台《自动驾驶法》,要求车企明确标注技术边界;美国要求所有“自动驾驶”广告必须附带风险提示。中国智能驾驶要想真正崛起,必须先撕掉“吹牛不报税”的标签。
行业该醒醒了!靠话术收割韭菜的时代过去了。与其把精力花在造新词上,不如学学华为——ADS 2.0悄悄路测200万公里,敢承诺“不依赖高精地图”。这才是科技公司该有的样子。
(互动话题)
**你被车企的“自动驾驶”宣传坑过吗?**
**L3和L4到底有什么区别?评论区科普!**
**支持工信部重罚吹牛车企的,点个赞!**
来源:益者三友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