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鸡毛飞上天”中的骆玉珠原型。从浙江山村的贫苦少女,到叱咤商界的“饰品女王”,她的前半生可以说让很多女性自愧不如,如果不是因为鬼使神差迷恋上许家印的“鸿鹄之志”,结果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百亿帝国轰然倒塌,那“骆玉珠”晚年的生活绝对会成为她的现实。
文/有话说
编辑/有话说
她是“鸡毛飞上天”中的骆玉珠原型。从浙江山村的贫苦少女,到叱咤商界的“饰品女王”,她的前半生可以说让很多女性自愧不如,如果不是因为鬼使神差迷恋上许家印的“鸿鹄之志”,结果也不会在一夜之间百亿帝国轰然倒塌,那“骆玉珠”晚年的生活绝对会成为她的现实。
她就是曾经的浙商女王:周晓光
1962年,周晓光出生于浙江诸暨岭北镇的一个贫困山村,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7人,在那个年代周晓光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拮据的。
1978年,因家庭无力供学,16岁的她便选择了辍学回家,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和摆摊,就这样她开始接触小商品买卖。
也许是从小吃惯了人生的苦难,周晓光身上展现出很多女性没有的胆大和心细,1979-1985年,她带着绣花样、发夹、头绳等小商品,独自跑遍大半个中国。
“白天摆地摊,晚上睡车站”:为了省钱,她经常睡在火车硬座底下或候车室。只为了能够追上改革开放的这趟快速列车。她在东北、内蒙古等地,采用“鸡毛换糖”式交易:用浙江随处可见的小商品和当地的土特产进行交换,再带回南方销售,赚取差价。仅用6年时间便攒下了当时很多普通工人需要20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的2万元。周晓光第一次完成原始积累。
1985年,周晓光与丈夫虞云新结婚,开始扎根义乌。开始在小商品市场租下摊位,专营饰品批发。1995年,周晓光创办新光饰品公司,从家庭小作坊起步,逐步引进机械化生产。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小厂相继倒闭,但是周晓光却从中看到了机遇。新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逆势扩张,一跃成为行业的龙头。
2000年后,新光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成为施华洛世奇等国际品牌的代工厂。新光的成功吸引了大量企业效仿,义乌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而周晓光也逐渐成了“浙商精神”的代表,2004年,当选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2005年,获“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200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为民营企业发声。
人的野心但凡得到成功验证就会永无休止的不断上涨。周晓光不再将目光局限于饰品行业,2010年后,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金融等领域。2016年,借壳“方圆支承”上市,在杭州、上海、义乌等地进行地产布局,开发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如义乌世贸中心、杭州新光国际等。又参股银行、保险公司,甚至涉足互联网、农业等多个行业。新光集团成为综合性企业。2017年,周晓光家族以33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浙江女首富。她的创业故事也被改编进热播剧《鸡毛飞上天》(殷桃饰演的“骆玉珠”部分原型来自她)。
随着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张,周晓光开始效仿同为商人的许家印独有的投资方式。依赖短期融资(如债券、信托)投资长期地产项目,企图用高杠杆撬动自己的“白日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18年9月25日,新光控股一笔18.7亿元的债券违约,引发市场震动;投资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随后500亿的债务浮出水面,多家银行、信托机构开始找新光追债。2019年4月,新光集团申请破产重整,周晓光夫妇也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其名下多处豪宅、豪车被查封;上市公司的股权被冻结,最终退市。一夜之间,百亿帝国轰然倒塌,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虽然自己跌落了神坛,但是周晓光依旧是那个按耐不住折腾的人,总想着东山再起,2020年,周晓光就尝试直播带货,售卖饰品,但结果反响平平。2022年后,更是鲜少公开露面,新光集团仍在债务重整中。
其实从这一路不难看出,周晓光的经历,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企业家狂飙突进、大起大落的缩影,她的成功源于勤奋与机遇,让自己成为了“浙商精神的代表”,白手起家的女性创业典范;也推动义乌成为全球小商品之都,影响一代商人。而失败则警示了激进扩张的风险。盲目跨界,忽视主业,导致帝国崩塌;高杠杆运作,缺乏风险意识,最终“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如今,她的故事仍被商界反复讨论。
——是励志传奇,还是资本游戏的牺牲品?或许,答案在两者之间。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