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4日,北京红桥市场一则简短的讣告冲上热搜——"中国珍珠产业领军人白如方女士因病逝世,终年51岁"。消息一出全网炸开了锅,热搜词条后跟着一串"爆"字。网友留言里挤满震惊与惋惜:"上周还在央视农业频道看到她教人挑珍珠!""那个戴珍珠项链像戴勋章的女
2025年4月24日,北京红桥市场一则简短的讣告冲上热搜——"中国珍珠产业领军人白如方女士因病逝世,终年51岁"。消息一出全网炸开了锅,热搜词条后跟着一串"爆"字。网友留言里挤满震惊与惋惜:"上周还在央视农业频道看到她教人挑珍珠!""那个戴珍珠项链像戴勋章的女强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白如方是珠宝界的"草根神话"。从福建渔村走出来的她,靠着一股韧劲把珍珠生意做到年销售额破亿,被央视称为"中国珍珠外交官"。镜头前的她总是妆容精致,用带着海风味的普通话向世界展示"中国珠光";镜头后的她却像颗不停转的陀螺:凌晨两点回复客户邮件、扛着样品箱全球飞、在直播间手把手教渔民开蚌......而夺走她生命的,正是长期高压工作引发的心源性猝死。
看到新闻时,我对着手机屏幕愣了很久。这个总在电视上神采飞扬的"珍珠女王",怎么就突然成了黑白讣告里的名字?她的人生明明那么耀眼,却又那么让人心疼。
她的光芒里藏着多少血泪?
白如方总说"珍珠是苦难结的痂"。20岁揣着300块北漂,住过地下室,吃过菜市场捡的烂菜叶。为了抢订单,她曾在意大利客户酒店门口蹲守三天;为研究养殖技术,在渔村一住就是半年。网友说她"活成了大女主",可这"大女主"的剧本里没有金手指,只有满手的蚌壳划痕和胃药瓶。当51岁的生命戛然而止,我们才惊觉:那些励志故事里的"拼命三娘",或许早已在透支生命额度。
行业领军人物的陨落有多痛?
她走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代创业者的缩影。白如方首创的"珍珠扶贫"模式,让沿海2000多户渔民盖起小楼;她发明的"珍珠分级标准",终结了外商对中国珠宝的压价。评论区里有养殖户哭着说:"白大姐去年还来我家塘口,教我怎么预防蚌病。"这些用生命点燃行业火炬的人倒下时,带走的是一整个产业链的温度。
我们都在围观一场慢性自杀?
更扎心的是评论区那句:"又一个拿命换钱的。"从36岁猝死的天涯副主编,到45岁离世的某电商总裁,每次悲剧都在重复同样的剧本:全网悼念三天,转头继续歌颂"996福报"。白如方去世前发的最后朋友圈,是凌晨1点拍的办公室窗外夜景,配文"新品发布会倒计时5天!"这条动态下,至今留着员工们的"老板注意身体"——可当拼命成为习惯,关心也成了形式主义的安慰剂。
有人说:"成功就要付出代价。"但看着白如方女儿在灵堂捧着的遗像,那个永远精致端庄的女人,终于露出了疲态。我们是否该反思:把"燃烧自己"当励志标杆的社会,本质上是不是场PUA?当"女强人"的勋章需要拿命来换,这样的成功真的值得追捧吗?
结尾
白如方像颗被强行撬开的珍珠贝——用血肉磨出璀璨,却碎在了最美的时刻。她的故事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唏嘘,而应成为一记重锤:敲碎"以命搏成功"的扭曲价值观,敲醒对"过劳常态"的麻木容忍。
这座城市永远需要追光者,但请不要让追光的人倒在黑暗里。当我们点赞"凌晨四点的北京"时,也该有人问一句:"天亮后的太阳,他们还能看见吗?"
你身边有像白如方这样的"拼命三郎"吗?你觉得事业和健康该如何平衡?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或许下一次,我们能让悲剧不止于热搜上三天的眼泪。
来源:辛羽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