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本人对于儒家篡改和儒释《帛甲五千言道论》(老子上下经(汉简))为己所用的铁证和批判,有人说:“你这人一直高呼儒篡,主谋满篡只字不敢提,可以说居心叵测,为何要如此努力洗地?两三百年时间,它就篡改一本道德经?历史就不能也动动手脚?独尊儒术他就必须是真实事件?秦
针对本人对于儒家篡改和儒释《帛甲五千言道论》(老子上下经(汉简))为己所用的铁证和批判,有人说:“你这人一直高呼儒篡,主谋满篡只字不敢提,可以说居心叵测,为何要如此努力洗地?两三百年时间,它就篡改一本道德经?历史就不能也动动手脚?独尊儒术他就必须是真实事件?秦人焚书坑儒,历史书秦汉为何就一直在与自己的传统文化对抗,可笑不?如果别无居心,你之所学,从头到尾,不过被人牵鼻子走,无意间已经成了他人傀儡自己都无知无觉!
你这种死读书人也最是害人。你成天咬文嚼字,嚼了那么多,嚼出什么道道没?嚼的是谁给你的文,谁给你的字?嚼的是谁要你看的文,谁要给你看的字?你嚼的出来的味道不过是对立、腐朽,嚼的不过是前人三寸过后的废料,连基本启蒙都没有达到!”
可以说,他的批评,确实很尖锐,可惜却是揪耳朵擤鼻涕,劲儿用的不是地方——驴头不对马嘴。
首先,把儒篡归结为满篡主谋,让满清成为替罪羊,这显然是想为儒家剽窃篡改儒释《帛甲五千言道论》以“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之罪行开脱辩解,同时也证明他自己是个乳粉儿。
实际上,大家都清楚,历史早就明文记载,董仲舒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方针的提出和颁行之始作俑者。所以,他质疑“独尊儒术”方针的历史真实性,其实只是自证无知而已!可惜无知并不是证据:拿自己的无知当证据,只能贻笑大方罢了。
其次,《帛甲五千言道论》或曰《老子上下经》,汉武帝之后就已被禁绝于世而只能在地下流传了。但仅经过了三百余年,到了汉末、曹魏时期的王弼时代,《老子上下经》就又被把持朝纲与学术界的儒家颠倒上下经序且对内容作了大幅篡改和儒释后,又变身成为《下上经》或曰《道德经》,改头换面重新流传于世了。所以,17世纪才诞生的满清,根本就没有资格奢谈什么篡改——儒篡儒释在王弼时代就已完成,距离满清早已1400年以上了!且曹魏人王弼注道德经,至今仍是得到最广泛认可和最为流行的传世通行本,甚至是帛书甲乙本出土之前的唯一“帛甲五千言”传世本。这个历史和现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道德经与满清丝毫无关。
不过,已被汉武帝明令罢黜禁绝的《帛甲五千言道论》,又为什么会在三百余年后化身《道德经》而死灰复燃呢?难道是因“独尊儒术”方针的专制独裁缺陷而让独霸朝纲和学术界的儒家良心发现、改邪归正了不成?对于生而甘当奴才、达则为非作歹的儒家而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儒术虽在汉武帝之后的历朝历代受到“独尊”的至高无上政治待遇,却始终无法消除自身胎里带的绝症:有术无道!以致它的始作俑者孔老二,终生为此痛心疾首而大声疾呼:“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而正是儒术自身有术无道的这个绝症,迫使无能治愈它的儒家不得不去当小偷,去剽窃道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来弥补儒术的有术无道之致命死穴!
至于太史公司马迁一针见血指出的治世理论上“道儒互绌”从而“道不同不相与谋”的问题,儒家则采用了全面篡改和儒释歪曲误导的阉割办法用以蒙混过关,从而最终把“道儒互绌”的《帛甲五千言道论》变身成了“道儒互补”的伪道学书《道德经》,然后堂而皇之推行于世,再利用朝廷推波助澜,导致《道德经》成为了弥补儒术有术无道死穴的儒术弥补和儒家经典了!而这一切,就是帛甲《五千言》道论,从被朝廷罢黜禁绝的真道学,变身为朝廷大力推广和传播的《道德经》伪道学的全部真相所在了!
也因此,帛甲五千言中所有与道德经不一致的文字,都是被儒家精心一字一字向“独尊儒术”方针变身的篡改结果!比如第一章的“忠信之泊也”被篡改成“忠信之薄”,泊与薄的一字之差,原本是批判礼制乃忠君盲从之奴才忠信泊地,是乱之首也!篡改后却成了反面的鼓吹儒术三纲五常之缺少忠信之“忠信之薄”才导致了“乱之首也”!完全背道而驰。
再者,把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原本对失道而一蟹不如一蟹的德仁义礼者政体的批判,儒释为个人品德的上德下德胡扯,整个抹杀了原道学“故:去皮取此”之去下德礼者、取上德道者的“不欲见贤也”“复结绳而用之”“小邦寡民”治国方略,整个颠覆了道学的治世理论。
又如改“负”为“倍”、改“费”为“昧”、改“省”为“姓”、改“今”为“古”、改“有静”为“不争”,改“夫唯居”为“夫唯弗居”,改“从事而道”为“从事于道”,如此等等,篡改举不胜举。难改的就割裂,比如,把“绝学无忧”人为割裂到下一章以混淆视听。实在不行,干脆就删除。比如删掉“恒也”、“一者”等关键字词,导致文意质变,前后大相径庭。总之,标准就是一个,即全部儒化,一切为“独尊儒术”的需要开路和服务。
现在回头来看,这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独裁方针、孔孟之道统治中国意识形态的两千多年间,出现这种儒篡儒释《五千言道论》为完善独尊儒术服务的社会现象,其实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难道还能指望儒家会为自己的互绌对手和敌人做发行、推广和宣传不成?要不是道学本体论,有被儒家剽窃利用于弥补儒术有术无道死穴的价值,能够“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也许汉武帝罢黜百家禁绝道学之后,直到1973年“帛书五千言道论”出土,我们才能知晓,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千言道论》,这样一部真正代表中华文明学术硕果的伟大全面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吧?!
来源:方圆天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