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征兵开始后,谁也没有想到,部队大院孩子当兵热情空前高涨,报名参军如火如荼:正在上学的、进工厂当工人的、下乡插队的、在家待业的,只要符合年龄(18岁到22岁)的、身体基本合格的、政审没有问题的……大家一股脑儿都参军去了。
1976年征兵开始后,谁也没有想到,部队大院孩子当兵热情空前高涨,报名参军如火如荼:正在上学的、进工厂当工人的、下乡插队的、在家待业的,只要符合年龄(18岁到22岁)的、身体基本合格的、政审没有问题的……大家一股脑儿都参军去了。
从1973年底开始,大院孩子就很少能够当兵了,到1976年底,积压了四年的大院孩子,都想方设法、争先恐后地到部队去。家长也同意孩子们当兵,人武部也是被关系户搞得团团转,部队接兵的也是被各级首长打招呼……总之,那一年,在部队招兵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年。
大院孩子中,男孩子当兵相对容易,因为征兵名额多;女孩子当兵就有些困难,女兵征兵名额非常非常少。男兵与女兵的征兵名额,在一个人武部,通常是十比一左右。1976年可是不同,女兵征兵名额大大突破,大院孩子当兵的男女比例达到了一比一左右。
大家知道,女兵征兵名额历年来都非常少。征兵的部队一个是医疗机构(医院、门诊部、卫生所等等);一个是通信部队(总机守机员等等);一个是部队机关(机要员、打字员、广播员、放映员等等)。按照部队管理规定,只有师以上单位才能配备女兵。
我当兵在一个省军区通信站。通信站的有一个总机排,都是女兵,30人左右;还有一个女兵组成的有线电台,10人左右。每年大概退伍10个老兵,招收10个新兵。谁知道,1977年的征兵季,前前后后进入通信站的女兵加起来有30多个,把我们通信站站长吓了一跳!
那一年没办法,女兵招多了,先去医院,医院名额满了,就往通信部队送,结果就造成了我们通信站女兵“爆棚”。记得那一年春节通信站开联欢会,新兵连的女兵们的大合唱,黑压压一大片,大家都非常惊讶:招那么多女兵做什么?
后来,30几个女新兵,只留下十几个在通信站。其他的都慢慢通过各种关系调走了,也有的被体工大队挑走搞体育去了。我们站长才松了一口气。
由于女兵征得太多,后勤部门发放的军装被服不够,临时调集仓库里又没有。一些后到部队的女兵,只好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当兵,生活、训练都与穿着军装的新兵们格格不入。至于被子什么的,听说是从招待所借来的。
来源:一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