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书画遇见现代安全生产的文化创新实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07:39 2

摘要:2025年2月,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厂矿园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验正在悄然展开。国家级书画艺术家与一线职工并肩而立,毛笔在宣纸上舞动,墨香与机器轰鸣交织,传统艺术与现代工业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安全在线”书画走基层主题活动,这一看似跨界的大胆尝试,却在三

------2025“安全在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书画走进厂矿园区采风暨书画培训活动圆满完成

(笔墨铸安)2025年2月,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厂矿园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验正在悄然展开。国家级书画艺术家与一线职工并肩而立,毛笔在宣纸上舞动,墨香与机器轰鸣交织,传统艺术与现代工业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安全在线”书画走基层主题活动,这一看似跨界的大胆尝试,却在三个月内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效——3000多人次参与,300余幅安全主题作品诞生,安全文化以艺术的形式深深植根于职工心间。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场景中焕发新生的可能路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书画院创新打造的“安全在线”主题活动,打破了艺术与工业的次元壁。由韩和平、叶文等国家级会员领衔,孟祥伟、王念诗等省部级会员及基层单位陈哲、赵贵峰等书画主管组成的书画小分队,百余人次分组分批深入六矿、天宏、八选及科技产业园区等十余家基层单位,将高雅的书画艺术带到了生产一线。这种“艺术下沉”的做法,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传播范式的重构。书画不再局限于展览馆的聚光灯下,而是主动走进厂房、班组、休息区,在劳动者日常活动的每个角落留下艺术的印记。当《安全操作规程》等刻板的文本被转化为《安全为天》《竹报平安》《柿柿如意》等富有生命力的书画作品时,安全教育的接受度与记忆度得到了质的提升。

活动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双在线”理念——“技术在线”与“思想在线”的辩证统一。现代工业生产中,智能监控系统构成了无处不在的“技术在线”网络,但这只能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书画艺术打造的“思想在线”,则直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安全管理的核心难题。在交接班间隙、生产休息区等场景实施的“碎片化浸润教育”,使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再是集中培训时的被动灌输,而是日常工作中的主动吸收。一位基层职工的反馈颇具代表性:“这些作品就像安全警示灯,每次路过都会不自觉地检查装备。”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绕过理性的防线,直达情感与潜意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传统安全教育所欠缺的。

在职工书画培训环节,活动同样体现了创新思维。一改传统教室教学模式,培训直接在生产场景中进行,作品创作与工作环境相互映照,实现了艺术指导与安全教育的无缝衔接。这种情境化教学不仅提升了职工的艺术修养,也强化了创作技术能力,更使安全理念的传达事半功倍。而书画院走访戴建民、焦志红等六位骨干画家工作室的举措,则展现了活动对艺术品质的坚持——安全主题创作不应降低艺术标准,反而要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强调模范带头作用,搞好这次主题创作,通过此次主题采风活动所获得大量创作素材和灵感的同时,也为集团创业70周年准备了富有诚意的艺术献礼。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次“安全在线”书画采风交流培训活动的意义远超以往普通的文化下基层。它探索出了一条艺工融合的新路径,回答了传统文化如何服务现代生产的时代命题。当艺术走出象牙塔,深入现实土壤时,它不仅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题材,更成为推动企业转型、社会进步的文化力量。这种“在场性”创作及培训,是艺术回应时代需求的最佳方式,也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经验表明,在看似不相交的领域中寻找连接点,往往能催生最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安全为天”四个大字在矿区内格外醒目,它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艺术转化为了可视、可感、可传的文化符号。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文化实践证明,当传统书画遇见现代安全生产,产生的不是违和感,而是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文化赋能安全的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了国有企业守护生命安全的使命担当,更启示我们: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绝非装饰品,而可以成为驱动变革的积极力量。这种跨界融合的勇气与智慧,值得更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借鉴与发扬。

来源:啾啾浅谈文化

相关推荐